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情绪认知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绪认知作为社会认知的最重要部分,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以及现实生活的社会交往中至关重要。一般认为情绪有以下3个成分,即认知的、生理的以及行为的成分。Ekman认为基本情绪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并有以下特征:通用的信号(表情)、一致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等。Ekman提出的6种基本情绪包括喜、惊、悲、厌、怕和怒。中国文化中“七情六欲”与之虽有不同,但Wang[1]的研究表明,中国文化背景的健康被试对上述6种基本情绪表情可以准确辨认。有关情绪的神经机制,科学家最早关注的是皮质下结构及其有关环路。如Bard(1928年)提出下丘脑在情绪中起关键性作…  相似文献   
72.
基底节卒中患者面孔情绪认知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节卒中患者是否存在面孔情绪认知障碍,验证基底节参与面孔情绪加工以及选择性参与厌恶面孔加工的特异性神经机制的假说。方法测试32例基底节卒中患者(基底节卒中组)和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对70张含有6种基本情绪(喜、惊、恐、悲、厌和怒)和中性面孔照片的辨别能力。结果基底节卒中组对面孔情绪辨别总得分为(106.52±7.83)分,厌恶面孔为(10.42±2.71)分,惊讶面孔为(15.09±2.08)分,较健康对照组[(114.55±9.00)、(14.65±2.25)、(16.35±1.63)分]为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P<0.001)。相对于惊讶面孔,患者对厌恶面孔的辨别障碍更明显(P<0.005)。结论基底节卒中患者存在面孔情绪认知障碍,表现为相对选择性的厌恶面孔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脑容积在高级认知功能代偿中的作用,以及老年脑的脑容积改变与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21例MID匹配以年龄相当的63例多发性脑梗塞(MI).CT下测量平均脑沟宽度,平均侧裂宽度,纵裂宽度,3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脑室指数,Evans指数,及侧脑室指数.结果MID组病灶多累及左侧半球、丘脑,且病灶容积大于MI组;除纵裂宽度、3脑室宽度外各指标亦均大于MI组(P<0.05;P<0.01).结论在剔除年龄混杂因素后,老年脑脑容积的下降可能是MID发生痴呆的又一重要因素.说明脑容积和脑结构完整性在高级认知功能代偿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4.
注意网络测验(ANT)在中国成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意网络测验(ANT)在中国成人中的初步应用情况。方法:运用ANT测查76名中国成人注意网络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功能。结果:所有被试的平均反应时为502-940(706±105)ms,正确率为93%-100%(0.97±0.07),警觉作用是30±20ms,定向作用是51±24ms,执行控制作用是106±32ms。分析表明注意网络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功能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ANT提供了一个研究注意网络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功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精氨酸酶1(Arg1)的动态变化,明确这些指标联合检测是否可以作为酒精性肝损伤早诊断生物标志物。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2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每日禁食但不禁水7 h后,模型组灌胃50%乙醇/10 mg·kg~(-1),正常组灌服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 1 h后按前用量重复灌胃50%乙醇1次,正常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造模和给药6 d,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在第2,3,4,6天末次酒精灌胃3 h后,分别随机取2组大鼠每组6只雌雄各半,共12只,处死各组动物,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TBIL),GLDH,α-GST,PNP,Arg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差异显著(P 0. 01),表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已成功建立。模型组大鼠GLDH,PNP,α-GST,Arg1比ALT,AST水平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结论:GLDH,PNP,α-GST,Arg1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有较强的灵敏性,可以作为酒精性肝损伤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国人儿童、青年人和老年人项目记忆及源记忆的变化,探索源记忆与项目记忆相互分离的证据,检验额叶参与源记忆加工的假说。方法选用实义词和实物简图,分别测试健康儿童、青年人和健康老年人的项目记忆及源记忆每组40名。结果青年组和儿童组项目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忆区别度(Pr)值分别为0.73±0.14和0.74±0.11,P>0.05],源记忆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源记忆正确度(Ⅰ值)分别为0.87±0.08和0.73±0.1 3,P<0.01]。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虽有项目记忆减退(Pr值为0.66±0.15,P<0.05),但源记忆的减退更为显著(Ⅰ值为0.68±0.1 3,P<0.01)。在儿童和老年组中项目记忆和源记忆成绩存在双分离。结论项目记忆和源记忆双分离的结果支持其为情景记忆的双通道假说。推测额叶参与了源记忆的执行。老年人源记忆较项目记忆损伤明显的结果提示,源记忆测查可能有助于轻度认识障碍(MCI)的诊断。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实施ERCP及EST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1例患者实施ERCP及EST术。结果50例成功实施EST取石。1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积极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78.
笔者自2000年10月以来,应用自拟首乌生地汤内服配合外用方治疗面部色素沉着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成年女性,年龄在28岁~50岁之间;病程最长5a,最短2周.病变部位多发于前额、双颊、下颌,颜色呈浅褐色、深褐色、紫褐色,形状呈圆形、不规则形,面积大小不等,均在门诊收治.  相似文献   
79.
为了进一步研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及自然转归,我们总结了本院1978年~1989年105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中58例进行了信访及门诊随访,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我们于1989-1992年收治22例非典型新生儿肺炎,现就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初生7天以下12例,7-28天10例.分早期新生儿(<7天)与晚期新生儿(8-28天)。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不吃不哭、精神萎靡,体温不升等。本组22例,以口吐白沫,呼吸气促或呼吸不规则,哭声低或不哭、拒奶,反应差为多见。体温一段正常,少数不升温或升高咳嗽主要发生于晚期,12例肺部听不到罗音。本组22例中,有并发症4例,伴消化道出血1例,硬肿症3例。结果除加强护理并采用了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外。重在抗感染治疗。本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