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调味品和茶叶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的调查,掌握本地调味品和茶叶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基线资料。方法 采集本地产或者原料为新疆的调味品和茶叶,进行称重、碳化和灰化,参照生活饮用水总放射性的比较测量法,采用MPC 9604.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调味品和茶叶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11种调味品中总α放射性范围为2.2~182.7 Bq/kg,总β放射性范围为6.4~689.0 Bq/kg,4种茶叶中总α放射性范围为29.8~199.8 Bq/kg,总β放射性范围为568.7~885.9 Bq/kg。结论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乌鲁木齐市各族人民普遍食用的调味品和茶叶中的天然放射性本底资料,积累了基线数据。白砂糖的天然放射性高于其他省市,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基线值。  相似文献   
22.
随着核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个人剂量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评价新疆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水平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监测对象: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2428名放射工作人员,分别来自新疆北疆8地(州、市),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石河子市、五家渠市,以及南疆4地(州),包括阿克苏地区、吐鲁番地区、巴州地区、克州.其中,医疗机构2065人、企业335人、疾控机构28人.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应激现状.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放射人员进行职业应激的测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年均个人剂量当量为1.69 mSv/a.个体应激反应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个体应激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环境、年龄、任务冲突、工龄、责任感和任务不适.结论 针对放射人员的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有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放射人员的职业应激程度,保护其身心健康和促进放射人员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测定新疆饮用水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对2001~2004年间新疆饮用水放射性水平作出卫生学评价。方法采集自治区各地水样144份,采用直接蒸干厚层法测定水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依据国家标准并将4a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4年间总α和总β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变化(P>0.05)。有70.4%的水样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符合国家标准限值,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结论新疆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未发现明显的人工污染。对于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限值的水样,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放射性核素分析。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调查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分析不同职业类别工作人员的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该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并对2010-2016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2、1.02、1.01、0.56、0.32、0.39、0.41 mSv,7年平均剂量为0.56 mSv;7年间监测人数不断增加,人均年有效剂量呈下降趋势,并在一个水平相对稳定。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之内,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但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剂量应是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掌握和分析新疆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为我区地市级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信息平台信息填报的形式,收集调查单位的核和辐射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专业人员、物资装备、卫生应急能力及培训与演练6个方面信息,调查表和信息平台填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结果 核和辐射应急预案的制定率依次为北疆、东疆和南疆,分别为90.48%、50.00%和46.67%。北疆、南疆和东疆调查单位中拥有应急设备依次为16.57、11.20和3.50台/单位,平均为12.79台/单位。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中,医疗救治人员占60.87%,去污人员仅占9.57%,南疆缺乏人员去污和剂量估算技能的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北、南和东疆依次为15.48%,10.00%和6.25%。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专家咨询队伍中,医疗救援人员占50.00%,去污人员仅占5.00%;综合技能率20.00至40.00%。2014至2016年,南疆和北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合计培训和演练各6次,培训1098人次,参与演练132人。结论 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核和辐射应急能力均存在不足且有疆域差异。3个疆域的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和制度要尽快完善,配置相应应急设施和设备,45岁以下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氡浓度水平,分析乌鲁木齐地铁氡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更好地控制地铁氡浓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RTM 2100测氡仪在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11个车站的警务室和车站站台连续测量氡浓度,分析测量数据、查找氡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警务室氡浓度为15.8~123.5 Bq/m3,平均氡浓度(39.8±9.4)Bq/m3;地铁站台氡浓度为10.6~158.4 Bq/m3,平均氡浓度为50.1±14.1 Bq/m3,不同车站氡浓度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8,P>0.05).结论 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氡浓度变化规律为清晨高、下午低,氡浓度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限值要求,略高于全国地铁氡浓度平均水平,变化规律与乌鲁木齐室内氡浓度变化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30.
新疆是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自治区,不同有色金属矿山井下作业环境的放射性职业危害程度还不十分清楚.本次仅对某铜镍矿的井下γ照射量率、空气中氡及钍的放射性水平和矿石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进行初步调查,旨在为全国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