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9篇
  4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笔者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以其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治疗冠心病206例,治疗中发现丹红注射液可明显地改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液黏稠度。取得满意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汤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升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四逆汤治疗,对照组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PLT、WBC、NF、HB及血清骨髓造血相关调控因子(IL-3、IL-6、IL.10、IL-11、TPO)的测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上升趋势无明显差异;治疗组WBC、NF、HB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TL_6浓度显著增加;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耐受性显著提高。结论:1.加味四逆汤可显著提升血小板水平,且疗效不劣于TT-11,且安全性较IL-11高;2.加味四逆汤可以通过调控IL-6等的水平来发挥升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国内很多医院已经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PDA小巧、方便,操作简单,让医护人员可随时查阅患者的病情,实现了床边操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64.
宋娟  华川  于颖  孙婷  李杨  李苏利 《华北国防医药》2013,25(1):60-62,66
目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5年间全院共送检血培养标本8223例,培养阳性765例,阳性率9.30%;共检出病原菌65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22株,占64.04%;革兰阴性杆菌209株,占31.71%;革兰阳性杆菌5株,占0.76%;真菌23株,占3.49%。本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分别占66.38%和64.2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分别占64.21%和55.2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较敏感。结论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监测,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确立克感平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外观、粘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确立了其成型工艺:取满山红、北豆根提取物的混合物(满山红、北豆根提取物按4∶3比例混合)按1∶3比例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PEG 4000与PEG 6000的比例为1∶1),混合均匀,90 ℃保温上滴丸机,以滴距5 cm滴入液体石蜡冷凝剂中,冷却,固化成丸。结论 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6.
魏立梅  刘丽敏  孙婷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41+49-41,49
目的比较Vitapex和氢氧化钙两种根充糊剂对根尖诱导成形的作用。方法选择100颗外伤或出现牙髓、根周病变的就诊年轻恒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氢氧化钙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结果经1年随访观察,成功率Vitapex组为92%,氢氧化钙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是一种更有效、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存现状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409例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9例患者中,男217例,女192例,中位发病年龄56岁。有血栓栓塞事件者149例(36.4%),有出血事件者46例(11.2%)。COX回归分析示女性、年龄60岁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危组血栓栓塞风险显著高于低、中危组(Log-rank=23.943,P0.001),且高危组骨髓纤维化/白血病转化率显著高于低危组(Log-rank=4.857,P=0.028)。初诊时血红蛋白160~254 g/L,骨髓检查示24.9%的患者粒、红、巨三系增生。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362例(89.6%),且提示不良预后,另检测出JAK2-EXON12、TP53、TET2等与疾病相关的少见突变。409例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干扰素联合羟基脲及非降细胞治疗后,5年无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生存率分别为93.0%、79.6%、90.3%、78.5%,且降细胞治疗组无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生存率显著高于非降细胞治疗组(Log-rank=4.563,P=0.033)。结论:对于高龄、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PV患者,应尽早进行预防栓塞治疗。JAK2-V617F突变与PV不良预后相关。对于高危PV患者,应积极行降细胞治疗以延缓向骨髓纤维化/白血病进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性激素与非特异性炎性因子、免疫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采用分层抽签法从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中抽选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性激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非特异性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Th1、Th2细胞含量,并比较其表达水平(或含量)的差异,计算LH/FSH和Th1/Th2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性激素与炎性因子、Th1/Th2的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与FSH、LH、E2和T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性激素指标E2、LH、T、LH/FSH均显著升高(P 0. 05),炎性因子CRP、IFN-γ、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免疫功能指标Th1含量和Th1/Th2比值显著升高(P 0. 05); 2组FSH和IL-4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进一步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观察组性激素指标E2、LH/FSH、T表达水平与CRP、IFN-γ、TNF-α、IL-6及Th1/Th2比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0. 05);但E2、LH/FSH、T表达水平均与IL-4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 BMI正常的PCO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较强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以Th1/Th2比值增大为标志的免疫调节失衡,这些均可能与患者体内性激素功能紊乱有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打瓜干皮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应用响应面法对打瓜干皮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应用Fenton反应法测定打瓜干皮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打瓜干皮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5℃,料液比1:25(g:m L),提取时间3h,重复测定3次,多糖提取率为2.59%。打瓜干皮粗多糖对·OH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结论在提取温度75℃、液料比1:25(g:m L)、提取时间3h的条件下,打瓜干皮粗多糖有较高提取率,提取所得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肾病实行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内五病房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40例,自拟双黄防己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双黄防己汤对糖尿病肾病起到的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