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对武汉市分离自12 ~18月龄健康婴幼儿鼻咽部的75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进行耐药检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h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了解该市Spn耐药菌株遗传背景.方法 用E-test方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多重耐药株进行MLST分型.结果 左氧氟沙星(LVX)、莫西沙星(MFx)、头孢曲松(CRO)、青霉素(PEN)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X)对该组Spn细菌有良好的体外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0%,100.00%,88.00%,92.00%,89.30%.此组Spn对阿奇霉素(AZM)和红霉素(ERY)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90.67%,90.67%.对头孢呋辛(CXM)的耐药率为24.00%.75菌株中24株为多重耐药,以CXM/AZM/ERY多重耐药模式为主.MLST分型表明,ST3173(6)、ST271 (4)、ST876(4)、ST3397(3)为多重耐药菌株常见型别.研究得到的12个ST型别中,有4个型别ST271 (4)、ST320(2)、ST90(1)、ST1661(1),共8菌株,属于国际流行耐药克隆株克隆株(Pneumococc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Network,PMEN)Taiwan19F-14及Spain6B-2.多重耐药菌株中一株属于新的型别ST6318,与研究中其它ST型存在两个以上等位基因差别.结论 武汉市健康婴幼儿Spn分离株中,国际PMEN克隆株的传播对耐药性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抗性基因水平转移也促进了耐药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50 g)分为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和法舒地尔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余3组每只大鼠均给予维生素D3+高脂饮食;法舒地尔组同时给予法舒地尔5 mg/kg体质量,每天2次腹腔注射;阿托伐他汀组在上述饮食基础上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片5 mg·kg^-1·d^-1喂养。9周后空腹24 h抽血并处死,检测血脂水平,自主动脉弓下约1 cm处留取动脉组织1 cm用4%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结果动脉硬化组均形成了典型的粥样斑块;但法舒地尔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减轻,且血清MDA含量明显减少(均P〈0.01),SOD含量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法舒地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增加SOD的活力,减少MDA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对血管内皮的损害,从而延缓和阻止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武汉市2006~2007年细菌性痢疾监测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志贺菌生化血清学分型和相关毒力基因分布及其药物敏感状况,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PCR方法采用8对引物setlA、setlB、shet2A、shet2B、ial、ipaH、stxl与virA分别对志贺菌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标本539份,经生化与血清学复核鉴定为志贺菌17株,检出率为3.2%.其中宋内氏菌15株,福氏志贺菌2株.经PCR方法检测ipaH阳性27份,检出率为5.0%,且17株分离培养阳性的志贺菌均100%ipaH-PCR阳性,宋内氏与福氏志贺菌分离株毒素基因分布有所不同.药敏试验显示17株志贺菌敏感药物为阿莫西林Amoxicillin(100%)、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100%),全部耐药的有利福平Rifampicin(100%),且有5株菌出现了3种或3种以上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2006~2007年武汉市细菌性痢疾病原菌以宋内氏志贺菌为主,其次为福氏志贺菌;ipaH-PCR比传统分离培养的阳性率高;并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4.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严重程度及临床特点。方法4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分为2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0.5)和对照组(LVEF≥0.5),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临床特点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多支病变、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Gensini积分判断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平均年龄和合并糖尿病者在射血分数下降组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是造成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基础,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更多影响左室收缩功能。高龄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更常见。  相似文献   
25.
报道 1例宽QRS波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经过。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为 0 .12s ,右束支阻滞型 ,心内电图逆行A波冠状窦远端电极领先。考虑左侧壁隐匿性旁道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阻断旁道逆传后 ,心动过速仍持续 ,室房分离 ,才明确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因此 ,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应作仔细的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死率的关系,为AMI预后提供预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226例AMI患者进行随访(平均417d)以确定其转归,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结果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相关,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AMI病死率持续增加(P<0.01)。当白细胞数>1.10×1010/L时,AMI病死率是≤8.0×109/L时的2.5倍(P<0.01),0.81~1.10×1010/L时的1.8倍(P<0.05)。结论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透视模式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操作的X线剂量差异。方法收集301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儿科模式组和心脏模式组,记录在操作中接受的累积空气比释动能、累积剂量面积乘积及透视时间,并估算患者接受剂量。结果与普通剂量模式相比,儿科剂量模式下空气比释动能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视时间、累积空气比释动能、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及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模式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透视时间、DAP及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儿科剂量模式下累计空气比释动能、空气比释动能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模式下冠状动脉造影时,透视时间、累积空气比释动能、空气比释动能率、DAP及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科模式有利于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中的X线剂量,而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无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2021年武汉市一起跨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查明事件暴发原因。  方法  采集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肛拭子样本、粪便样本和食品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性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对本次事件的检出菌及近两年本地区临床散发病例的同型别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提取本次事件病原菌和本地区同型别菌株的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注释和序列比对分析病原菌的毒力因子与耐药基因,结合多位点序列分型,变异位点检测和不同地区同型别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溯源。   结果  共分离出5株肠炎沙门菌,其中2株来自食物样本,3株来自患者粪便和肛拭子样本。 5株检出菌的PFGE带型完全相同,均对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均为ST11型。 本次事件检出菌株的序列间仅存在1个突变位点。 检出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本地肠炎沙门菌序列高度相似。   结论  肠炎沙门菌为本次事件的致病菌。经同源性分析,此株病原菌为本地区肠炎沙门菌流行株。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作为PFGE分子分型的补充应用于病原菌的监测和暴发事件调查。  相似文献   
29.
患者女性,65岁,阵发性心悸3年入院。心悸呈突发突止并伴有心前区闷痛。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发作时心电图呈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外院电生理检查提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参与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因消融导管难以逆行通过腹主动脉,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30.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主动脉夹层分离动脉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分离动脉瘤(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急性期(发病2周内)病死率高达70%。该病早期诊断极其困难,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大约有30%~40%患不能明确诊断,直至尸检时才发现。本试作实验室血浆D-二聚体(D—D)浓度检测和其它炎性标志物的测定,探讨其与主动脉夹层分离动脉瘤的相互关系,以期望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