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07-2015年于我科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复发患者数据,共101例,以往接受外照射中位积累剂量66 Gy。粒子植入后剂量(D90)中位数117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防12.2个月。患者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26.6%,5年总生存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局控相关因素为年龄、病理类型、植入部位、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P均<0.05),与生存相关因素为KPS、病灶体积、D90及近期疗效(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为与局控相关的影响因素(P=0.000、0.002、0.003、0.014)。不良反应方面,皮肤/黏膜破溃25.7%,疼痛13.9%。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鳞癌、病灶体积小、D90高预示较好的局控。  相似文献   
22.
吉喆  王飞  郭瑞  宁凯 《中外医疗》2013,32(5):4-5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均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开展全面整体的功能锻炼,回顾两组预后。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80%,观察组平均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MBI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部骨折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描述本中心两个门诊退药情况,分析发生退药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医患纠纷及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方法利用本中心两个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资料,描述退药发生的科室、药物品种、退药原因。结果 2013-2016年,本中心两个门诊共发生退药处方133例,其中综合门诊33例,皮防院门诊100例,退方原因主要为重复开药、价格因素、药物过敏、药物质量等原因,本中心两门诊发生退药情况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结论中心门诊需要逐渐完善门诊退药制度,建立健全用药咨询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理顺医师、药师、患者三者之间以及药剂科与门诊科室、收费科室之间的沟通渠道,质量管理科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药品质量的监督,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通过比较导航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学参数探讨该技术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联合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共15例,其中宫颈癌7例,直肠癌7例,前列腺癌1例。患者年龄34~84岁,中位年龄55岁。术前处方剂量100~150 Gy。比较术前、术后粒子数、针数、剂量学参数差别。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区体积剂量(D90,D100)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中位病灶体积为29.20 cm^3,中位粒子数43颗,中位D90 150 Gy。术后剂量评估的的V150较术前计划低(64.1%vs.67.1%,t=2.937,P=0.011);术后HI较术前增大(32.01%vs.26.68%,t=-2.950,P=0.011);其余指标术前及术后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达到术前计划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验证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癌患者共12例。记录治疗前计划和治疗后计划实际植入针数及粒子数,比较治疗前后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中位病灶体积31.2 cm^3,中位粒子数61.5颗,中位处方剂量130 Gy。治疗前计划的D90、MPD、V100、V150和V200均值分别为134.2、64.6、93.3、75.3和39.3 Gy,治疗后计划分别为146.7、68.94、97.47、80.40和48.3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植入针数、粒子数、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治疗后计划剂量质量评价为优(66.6%);4例为良(33.3%)。结论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下,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治疗后各项剂量参数均符合预计划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对血清甲状腺激素、甲胎蛋白的影响。方法 手术切除兔左半肝脏.分别于术前ld、术后24h、术后48h、术后l周、术后1个月取外周静脉血,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甲胎蛋白的变化。结果 甲状腺激素TT3、TT4术后24h明显降低,术后48h、术后l周逐渐回升。TT3较TT4回升幅度大,术后1个月二者接近术前水平;甲胎蛋白在术后48h明显升高,术后l周迭最高峰,以后渐降,术后1个月下降明显、但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肝切除术后出现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与5′-脱碘酶和血浆蛋白降低有关;甲胎蛋白的变化与术后肝脏旺盛的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利用两种模体研究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并比较两种模体差异,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进针路径并获取针尖坐标值,按照进针路径分别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插入植入针,植入金标,退针10 mm,植入冷源,分别记录针尖、金标、冷源坐标,通过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获取植入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拔针后粒子的精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精度在两种模体中的差异。结果 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及拔针后粒子精度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中分别是(1.89±0.72)和(2.14±0.88) mm (P>0.05),(2.03±1.14)和(2.42±1.12) mm (P>0.05),(-1.96±1.29)和(-2.82±0.91) mm (t=2.09,P=0.046)。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高效,稳定、精确,在两种模型中精度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讨该技术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精确性的影响。 方法 2016年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胸部肿瘤患者共 21例,处方剂量 110~180 Gy。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个体化模板制作、穿刺及植入粒子,术后实际剂量学结果与术前计划进行比较,评估参数包括GTV的 D90、MPD、V100、V150、CI、EI、HI以及脊髓和胸主动脉 D2cc、患侧肺 Dmean和 V20。采用Wilcoxon非参数相关样本检验。 结果 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共21块。入组患者GTV平均体积为77.1 cm3,平均植入粒子68颗,术后GTV平均 D90为147.3 Gy。各剂量学参数术后较术前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模板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定位准确,术后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学一致性良好,提示3D打印模板应用于该部位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利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比较其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前、后肿瘤靶区、OAR物理剂量学评估参数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建立坐标系,以中心点为中心设立x、y轴;定位时在患者体表确定固定针中心,并在患者体表勾画十字线,分别与共面坐标模板的中心点和x、y轴相对应。根据术前计划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计划,评估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接收剂量。评估参数包括D90、V100、V150、V200、MPD、CI、EI、HI。对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学参数进行配对Wilcoxon检验。结果 2016年8-10月入组14例患者。中位年龄61.5岁,KPS中位80分。14例患者14个病灶。植入部位分布为颈部4例、胸部3例、腹部5例、盆腔2例。8例患者植入部位曾接受放疗,6例患者植入部位未接受过放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术中剂量优化。结果植入粒子活度中位0.625 mCi (0.55~0.75 mCi,1 Ci=3.7×1010 Bq),术前计划穿刺数中位9针(4~34针),植入粒子中位35颗(8~151颗);术后实际穿刺数中位9.5针(4~34针),植入粒子中位45.5颗(10~162颗)。剂量学分析显示手术前、后病灶体积、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均相近(P=0.135、0.208、0.104、0.542、0.754、0.583、0.426、0.326、0.952)。结论 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辅助引导下,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术后计划可获得良好的一致性。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应用方便、成本低廉,可考虑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