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72年Benveniste J首次报道血小板活化因子[(\(P)0(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52.6(PAF)52.6(\))]以来[1],现已知多种致炎因子,如机械等物理刺激组胺、白三烯(LT)等化学性刺激,缺氧等均可使白细胞、组织吞噬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释放PAF。PAF具有极强的致炎作用,在创伤等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是炎症的自体有效递质,主要作用是增强血管的通透性,造成富含蛋白质的血浆外渗,引起组织肿胀和血液浓缩,在摩尔基础上比较化合物增强血管通透性的能力[(,)0(PAF)]的强度超过组胺1 700倍,超过LT 425倍,并且是直接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22.
张丽萍  何燕萍  香卫红 《新中医》2002,34(11):26-2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温经方对减少药物流产抗早孕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2例早孕自愿选择药物流产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5例,对照组117例),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流,治疗组于服药第3天起加用活血化瘀温经方。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23.88%,对照组为10.26%(P<0.05);清宫率治疗组为5.44%,对照组为10.26%(P<0.05);2组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配合服用活血化瘀温经方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子宫出血时间,使药物流产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3.
采用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58例,经1个月~2年7个月随访,治疗结果按毛氏百分功能标准评定:优20例、良19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达90.7%。和文献报导的方法比较,该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可早期活动、固定可靠、疗效高、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5’-核苷酸酶(5’-NT)是5’-核苷酸磷酸水解酶,特异性地催化5’-核苷酸磷酸盐水解释放核苷酸和磷酸盐的反应。利用其原理,采用测定次黄嘌吟释放速率5’-NT比色测定法,以 5’-腺苷-磷酸(5’-IMP)作底物,经5’-NT催化释放出的次黄苷,在过量的对核苷特异的核苷磷酸化酶(NP)和黄瞟呤氧化酶(XO)存在下,被转化成次黄瞟呤和尿酸,产生过氧化氢(H_2O_2),再经Trinder’s反应,由过氧化物酶(POX)和受体系统2、4、6-三碘-3-羟基苯甲酸(THIBA),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4-AA)显色,在510nm比色测定H_2O_2生成速率。根据这个反应机理,运用法国梅里埃5’-NT试剂盒,结合日本  相似文献   
25.
神经性毒剂是化学武器中主要的杀伤性毒剂,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迅猛,能迅速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人员死亡。因此,对中毒者必须分秒必争地及时抢救,其中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败的关键之一。1尽快使用抗毒剂诊断明确后必须尽快迎医嘱肌冉注射神经性毒剂急救针。急救针内含抗胆碱能药与自重活化剂,护土应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法,保证药物及时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无神经性毒剂急救钟时,可用解磷定注射液。解磷定注射液是治疗神经性毒剂中毒的首选药物之一。对轻度中毒者肌注半支,中度中毒肌注1~2支,重度中毒肌控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平肝化浊合剂 (PGHZS)对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及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 0只 10~ 12个月龄的 SD雄性大白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GHZS实验组 ,用同种大鼠无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块制作多发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灌胃蒸馏水 (2 0 ml/kg) ,PGHZS实验组灌胃 PGHZS(2 5 .40 g/kg) ,连续用药 2周 ,末次用药后腹主动脉取血 ,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 )及其抑制物 (PAI)活性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 )含量 ;并随机取脑组织进行病理学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PGHZS实验组 t PA活性明显升高 ,PAl活性、PAI/t PA比值和 GMP 140含量均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用药 14日后 PGHZS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等超微结构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PGHZS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异常和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 ,减轻脑组织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27.
180例急性中风病例死亡时间的圆形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病例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急性中风死亡患者死亡时间,利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死亡高峰时刻和24 h内95%的死亡时间集中时间段。结果:急性中风患者严格统计学意义上的死亡高峰时间是不存在的(P>0.10),相对的死亡高峰时刻为清晨07:24;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高峰时刻为清晨07:48;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高峰时刻为清晨05:43。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分布特点,清晨通常为死亡的高峰时段,工作中应加强夜间和凌晨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对减少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依达拉奉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