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把克隆的鼠疫菌9.5kb质粒转移到了不同血清型的假结核菌鲈依赖株中。挑选出外源基因表达良好的转化子在小鼠模型上对其毒力特征进行系列测定,结果提示,9.5kb质粒对假结核菌在动物体内的增殖有明显影响,而且便皮下途径接种时的LD50升高大约50倍,但动物的病理变化仍基本保持在亲本株的水平。本文将报告有关结果,并提供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为了检验气功外气和气功练习相结合对良性肿瘤的干预效果,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气功练习,同时结合气功师发放气功外气,对子宫肌瘤进行干预.结果 显示,这种干预方法能够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对培养基,钙离子螯合剂,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的研究和选择,得到了现有条件下制备耶氏菌分泌蛋白的最优方法,该法简便易行,是制备纯净YOPS的理想方法,对于研究YOPS的性质和功能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通过的正常新生儿(2~7 d龄)低频(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特点,获得外耳道容积,峰声导纳值等指标的特征.方法:采用AccuScreen Pro型TEOAE听力筛查仪对135名新生儿进行筛查;然后,采用GSI-33型中耳分析仪对首次双耳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低频探测音下的鼓室导抗测试,并获取鼓室导抗图、声导纳值和外耳道容积等相关数据.结果:135名新生儿中有105名新生儿首次双耳通过TEOAE听力筛查;在测得的鼓室导抗图中,双峰型202耳(占96.19%),单峰型8耳(占3.81%).双峰型鼓室导抗图第一峰的声导纳值为(0.91±0.18)mmho,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为(18.02±12.26)daPa;第二峰的声导纳值为(1.05±0.23)mmho,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为(-35.05±16.80)daPa;两峰间最低点处声导纳值为(0.74±2.57)mmho,其对应的外耳道压力为(0.37±7.61)daPa;外耳道容积(0.50±0.08)ml.结论:听力筛查通过的新生儿低频探测音鼓室导抗图以双峰型为主,相应的峰声导纳值、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外耳道容积等指标的正常值为临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4~7月行胃镜检查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胃镜检查中,观察组发现1例患者通气不足, 2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出现一过性降低的情况.对照组发现6例患者通气不足,呼吸浅而慢,血氧饱和度出现快速降低的情况,有8例患者在检查中出现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降低的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后果较少 (P<0.05).结论 丙泊酚行无痛胃镜检查具有确切的麻醉效果,患者舒适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初步比较研究卡那霉素和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致CBA/J小鼠耳毒性损伤的特点。 方法 雄性CBA/J小鼠,700 mg/kg卡那霉素连续腹腔注射15 d,HPβCD8 000 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均为0.9%无菌氯化钠生理盐水。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力。耳蜗基底膜铺片和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法(DAB)毛细胞计数。HPβCD多个时间点听阈的比较和外毛细胞记数的比较使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13 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Repeated measures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卡那霉素实验中听阈的比较用GraphPad Prism 13中的双样本t检验(T-Test)。 结果 生理盐水组8 kHz、16 kHz、32 kHz阈值分别为(21±2.24)dB、(21±2.24)dB、(21±2.24)dB;卡那霉素治疗组阈值分别为(22±2.74)dB(t=0.632 5,P=0.544 7)、(67±4.47)dB(t=20.571 8,P<0.001)、(77±4.47)dB(t=25.044 0, P<0.001)。HPβCD治疗组6 h后,8 kHz、16 kHz、32 kHz反应分别为(29±4.18)dB、(30±4.47)dB、(37±2.74)dB,7h时后分别为(65±3.54)dB、(71±2.24)dB、(80±3.54)dB,8 h后分别为(70±3.54)dB、(78±5.70)dB、(85±5.00)dB,经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90,P<0.001)。随着HPβCD用药时间的延长,各频率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卡那霉素治疗组OHC损失于顶转至基底转2.0 mm处为(9.17±6.03)%,2.5 mm处为(89.76±3.12)%, 4.0 mm处为100%,经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0,P=0.000 3);IHC损失分别为(0.71±0.00)%、(6.79±6.01)%、(20.71±6.00)%,经比较显示2.5 mm和4.0 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9,P<0.05)。HPβCD治疗6 h后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可见明显的损伤,外毛细胞的损伤在基底膜顶转,中转和底转都可出现,7、8 h后耳蜗内外毛细胞几乎完全脱落,8 h以内未见明显的内毛细胞损伤。 结论 卡那霉素和HPβCD均致小鼠听力下降、毛细胞损伤。卡那霉素耳毒性损伤从高频开始,HPβCD耳毒性听力损伤在早期就波及全频,外毛细胞损伤先于内毛细胞损伤,损伤程度都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8.
陈双成  刘志奇 《河北医药》2009,31(13):1604-1605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和臭氧单项和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激光治疗组(Ⅰ组)30例,单纯臭氧治疗组(Ⅱ组)30例,激光联合臭氧治疗组(Ⅲ组)30例。治疗经过:激光治疗组,在CT引导下,用18G、长15cm的穿刺针,穿刺入病变椎间盘后1/3区域,行激光治疗,能量在1300~1500J。臭氧组,穿刺方法及部位同上,穿刺成功后,盘内注入浓度为50~60μg/ml的臭氧10ml,然后退针至椎间孔平面注入浓度为30~40μg/ml的臭氧15~20ml,激光联合臭氧治疗组,穿刺方法及部位同上,穿刺成功后先行激光治疗(同Ⅰ组),再行臭氧治疗(同Ⅱ组)。治疗完毕观察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按优、良为有效率。结果6个月后:I组优良率为66.7%;Ⅱ组优良率为60.0%;Ⅲ组优良率为90.0%。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90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臭氧及激光联合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二者联合应用更能增加治疗的互补性是当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骶管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耐受能力(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四肢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组(Ⅰ组)和罗哌卡因组(Ⅱ组)。两组术后行骶管镇痛,术后2、4、8、16、24h评价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Ⅰ组均优于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术后骶管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本科针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行内固定取出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Wiltse入路将内固定取出.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通过多学科协助,制订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干预方案,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实施快速康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6 h~7d的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康复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Wiltse入路行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可减轻手术痛苦,提高围手术期的体验,提高临床效果及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