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收治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例。结果:6例均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是严重并发症,规范针刀治疗和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的关键,腰部制动和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2.
背景: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可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内皮祖细胞有动员作用,促进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修复.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单核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0,4,8 U/mL不同浓度的促红细胞生成索进行培养.培养7 d后,对内皮祖细胞利用FITC-UEA-1和Dil-Ac-LDL共同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同时利用CD34和CD133共同标记,以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采用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及MTT实验对其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培养到7d左右,细胞形态变化完全,细胞之间形成联接,并可以围成似管腔状形态,十二三天时,细胞融合,形成铺路石样.培养细胞荧光染色显示内皮祖细胞里双阳性染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可以结合CD133和CD34.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及MTT实验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说明在0-8 U/mL浓度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采用以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 THP)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以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情况,探讨不同预后因素对于缓解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以THP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诱导治疗初治的原发AML患者29例,计算CR率、DFS期、OS期以及1、2年的DFS率和OS率.根据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FAB分型、染色体核型以及免疫表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CR率、总体有效率[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CR]和OS期(率).结果:经1个疗程的TA(THP+阿糖胞苷)方案诱导治疗后,19例(65.5%)患者达到CR,6例(20.7%)患者达到PR,4例(13.8%)患者未缓解(no response, NR),总体有效率(PR+CR)为86.2%.19例CR患者的中位DFS期为22.9(4.0~27.0)个月,1、2年的DFS率均为77.1%.患者的中位OS期为18.6(2.0~28.1)个月,1、2年的OS率分别为58.6%和52.8%.年龄<45岁、白细胞计数<20×109/L、FAB分型为M2、染色体核型为良好和中等组、CD9和CD56阴性者的总体有效率(PR+CR)较高.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和FAB分型为M2者的OS期较长.结论:采用TA方案诱导治疗AML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FAB分型、染色体核型以及CD9、CD56的表达是影响治疗有效率的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4.
外治法①以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散结消肿为治则 ,采用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将乳宁霜均匀地涂在乳房病变处皮肤上 ,并轻柔按摩 1 0~ 2 0分钟 ,每日 2~ 3次 ,同时配合按摩膻中穴、乳根穴。 1个月为 1个疗程 ,最长用药 3个疗程。②用中药乳罩治疗乳腺增生病 ,方法是取生川乌、白芷、白芥子、乳香、没药、穿山甲、当归、土元各 60g,香附 4 5g ,冰片 5g研成极细末 ,装瓶备用。用白棉布做成 5cm× 5cm药袋 ,将上述药粉 3 0g左右均匀地撒于 2 5mm海绵上并放入药袋中 ,根据病变部位及肿块多少 ,将药袋固定于相应部位的乳罩上 ,戴上…  相似文献   
85.
笔者自2000-2007年,应用自拟更年汤配合王不留行耳穴压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大58岁,最小42岁,平均49岁。绝经前52例,绝经后49例,淋漓不尽者19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1.5年。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 (AL) (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M3 型 )患者第 1次完全缓解 (CR1)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AL CR1期HSCT患者 14 0例 ,其中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 HSCT 4 6例 ,auto HSCT 94例 ,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TBICy)、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以及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MAC)方案。allo HSCT组予以环孢菌素A(CsA)或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FK5 0 6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auto HSCT组自体骨髓净化 39例 ,移植后免疫治疗和 (或 )维持化疗 38例。结果  14 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髓系造血重建 ,中位随访时间 70 0 (18~ 5 5 6 3)d ,auto HSCT组与allo HSCT组比较 :移植后 5年无白血病生存 (LFS)率 [分别为 (5 1.5± 5 .4 ) %和 (5 2 .8± 7.6 ) % ]相近 (P >0 .0 5 ) ;累积移植相关死亡率 [分别为 (14 .4± 4 .1) %和 (37.6± 7.8) % ]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累积复发率 [分别为 (5 2 .0± 5 .5 ) %和 (2 6 .3± 6 .9) % ]前者明显增加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uto HSCT组中自体骨髓净化和移植后治疗患者与未经相应处理患者比较 ,5年LFS率显著提高 ,分别为 (6 2 .8± 6 .8) %和 (38.4± 8.4 ) % ,P <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的植入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NST治疗恶性血液病18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24例。预处理方案:NST组主要包括单用马利兰(Bu)16mg/kg或Bu12mg/kg加阿糖胞苷(Arac)/高三尖杉酯碱(HHT)或一般联合化疗;清髓性PBSCT组包括环磷酰胺(Cy)120mg/kg加单次全身照射(STBI)9~10Gy或Bu16mg/kg/马法兰(Mel)140~160mg/m2加Arac。结果:NST组18例全部重建造血,移植相关死亡3例(16.67%);3年无病生存率(DFS)72.22%±10.56%,中位随访时间为2062(90~2730)d。清髓性PBSCT组造血重建23例,移植相关死亡4例(16.67%);3年DFS70.83%±9.28%,中位随访时间为1936(19~270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组外周血象受抑程度明显减轻,WBC最低为0.3(0.2~0.9)×109/L,而清髓性PBSCT组16/24WBC降至0。NST组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5(83.33%)例、可评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6例(88.89%),均明显高于清髓性PBSCT组的6例(25%)与cGVHD13例(54.17%)。NST组发热13例(72.22%)而清髓性PBSCT组24例均有发热(100%),感染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NST与清髓性PBSCT疗效相当,造血重建快,且其外周血象受抑程度低,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后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胶质纤维酸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分为正常对照组和γ刀照射组,后者经γ刀照射(边缘剂量4~36Gy),培养72小时后检测GFAP,Cx43。结果4~12Gy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至16Gy组胶质细胞开始增生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至32Gy组GFAP表达达最大值。Cx43表达在12Gy组即开始明显下降且Cx43表达呈计量依赖性减低,在24~32Gy降低尤为显著至32Gy组达最低值。结论原代培养Ast经伽玛刀照射后GFAP表达增高,同时Cx43表达减低。Cx43的异常低表达可能是胶质增生及放射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正>目前,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等颅底病变日益成熟[1]。视交叉池是位于鞍区的一个不成对的幕上脑池,是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到达鞍上区域的门户,详细了解视交叉池膜性结构的解剖,是手术处理鞍区及鞍旁区域病变的基础。本文就视交叉池相关膜性结构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临床应用以及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深化对视交叉池膜性结构解剖的理解并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