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1 引言本文观察了不同类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PSVT)对ATP的疗效反应和瞬间心律变化,探讨了静注ATP对PSVT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4.0例(64例次)PSVT患者均经临床和心电图检查确诊。男22例,女18例。年龄15~64岁,平均45.5岁。15例为首发,25例为复发。持续发作时间15分钟~36小时,心率150~214。心脏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引起者24例,原因不明者16例。10例为房室结内  相似文献   
62.
63.
应用计算机-核素心室造影对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分别于植入生理性AAI和非生理性VVI起搏器前后进行了时相分析(PA)、等相位电影、心功能参数的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AI起搏不仅保持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VAS)、而且增加心室收缩的同步性(VSS),从而左室收缩功能(LVSF)和舒张功能(LVDF)亦有相应提高;VVI起搏后VAS异常,VSS和LVSF降低,但LVDF有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4.
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技术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后经指引导管向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射溶栓药物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仍用于高血栓负荷病变的处理。现综述旨在对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未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我们对比研究了右房 -右室流出道 (RA -RVOT)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和传统的右房 -右室尖 (RA -RVA)心脏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心室收缩同步性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探讨右房 -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 :1 5例缺血性心脏病或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 ,平均年龄 60± 1 2岁 ,男 9例 ,女 6例 ,经药物控制疗效欠佳 ,分别实施RA -RVA和RA -RVOT房室顺序双腔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植入两周后 ,应用SPECT核素心室造影和相位分析技术进行心室功能和心室同步性参数测定 ,评价…  相似文献   
66.
赵华丽  吴伟利  薛玲  王燕  傅向华 《临床荟萃》2007,22(19):1431-1433
现在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在心肌重构和心功能恶化的恶性循环中起关键作用[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RAAS中最主要的血管收缩剂及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刺激剂,可减少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67.
预防战略实习中社区预防保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前国家教委和卫生部的文件 ,我校自 1990年开始带领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社会实践 (又称预防战略实习 )。采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服务四结合的实习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自 1995年以来 ,为了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相结合 ,我们进行了探索 ,形成了以社区预防保健服务 (CommunityPreventiveCare ,简称CPC)为主的实习模式 ,1997年在湖北省教委立项并进行实践和评价。1 教改目的和要求1.1 目的①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 ,群体、环境和大卫生观念 ;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防病、…  相似文献   
68.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约10%~30%的患者存在缓再流现象(SRP),致使患者不能实现心肌组织水平的有效再灌注,探讨PCI后SRP防治方法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及联合腺苷对AMI患者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SRP的影响.方法 51例AMI直接PCI后存在SRP者,先以硝酸甘油200 μg冠状动脉内注入确认SRP,再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冠状动脉内注入山莨菪碱500 μg,B组(25例)注入山莨菪碱500 μg 腺苷3 mg,两组于给药后1、3、10 min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TIMI血流计帧法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测量系统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IRA再通后血流速率帧数定量分析比较,并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术后基础对照与硝酸甘油给药1、3、10 min时CAG血流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给药后1、3和10 min时CAG血流帧数分别较给药前减少56 6%,54 4%和52 8%(P均<0 01),平均TIMI血流从(1 75±0 46)级增加到(2 73±0 44)级(P<0 05);B组较给药前减少59 5 %,58 6%和55 8%(P均<0 01),平均TIMI血流从(1 72±0 52)级增加到(2 82±0 36)级(P<0 05),组间差别显著.两组在给药后10 min内连续监测冠状动脉内压、外周血压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心率较用药前增加了15~19次/min,B组心率未见增加,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腺苷可改善AMI直接PCI后SRP,对血压和心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9.
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是通过直接多点同步电刺激来纠正衰竭心肌的电激动传导延迟和机械活动失同步 ,实现对衰竭心脏的电 机械活动再同步治疗 ,从而改善心室的整体舒缩功能 ,提高心脏作功效率和射血功能。笔者介绍了近年来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溶栓后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94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36例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5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后测定心肌组织灌注分级,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TMP 2级以上者均明显多于直接PCI组;2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联合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微循环灌注好,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