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汤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正常而HPV-DNA检测为高危型阳性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汤内服和坐浴联合保妇康栓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自拟清热解毒汤治疗宫颈HR-HPV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2.
龚倩 《免疫学杂志》2011,(12):1071-1073,1077
目的通过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反应结果,探讨不同离心条件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本院临床患者静脉血3 ml于分离胶促凝采血管中,均分为2管,分别用3 600 r/min(2 898 g)10 min和8 819 r/min(10 000 g)10 min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sAg含量。共收集临床标本324份,对测定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离心速度组间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异。检测仪器为美国雅培公司I20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为雅培公司的仪器配套试剂。并将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在0.05~10 IU/ml的224份弱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对比两种离心条件下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假阳性率。结果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离心条件下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HBsAg浓度处于0.05~0.44 IU/ml范围内的弱阳性标本在不同离心条件后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范围内的标本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体中和确认试验阳性202例,则2 898 g 10 min分离血清,检测上清液中HBsAg含量的假阳性率为9.82%。10 000 g 10 min分离血清检测不会导致假阴性标本出现。结论获得准确、快速的检验结果,标本的质量更关键。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标本采集要求,离心操作,就可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这说明,标本的离心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应进行高速离心复核,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可作为HBsAg弱阳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
TEG量表中文版的初步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引进TEG量表,分析中国高血糖人群性格类型。方法:采用TEG中文版对401名高血糖人群进行了测试,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大部分调查对象能够理解量表的内容;量表的漏填率很低;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73-0.87之间,5个维度内部的Cronbach’s a系数在0.62到0.72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到0.40之间。量表所包括的60个条目在5个因子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达。结论:中文版的TEG性格量表的引进和测试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4.
在安贞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我们向部分人群发放特制食盐定量小勺,以减少食盐摄入量,并对其效果实行了3个月的随访。通过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每月每人食盐摄入量及24小时尿钠测定的比较,干预组(使用小勺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及尿钠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此项实验表明,在群众中,应用特制食盐定量小勺减盐,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有关知识,促进行为转变,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实施减盐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44例疾病对照患者(疾病对照组)和2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15项),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的抗史密斯(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Au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体阳性率预测值为100.0%、92.9%、95.8%、100.0%,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在并联组合中,组合抗Sm+抗dsDNA+抗AunA和组合抗Sm+抗dsDNA+抗AunA+抗rRNP的灵敏度56.9%和58.5%。抗rRNP抗体单独阳性率12.5%,在4种抗体中最低。结论 SLE疑似患者推荐联合检测项目为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AunA抗体。联合检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VP的25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56±14.40)岁。患者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及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和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Pm)、瓣环前后径(DAP)、瓣叶各个分区(将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21例MVP患者术后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再次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二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性;(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术中术者在直视下利用亚甲蓝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性等;(4)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的结果对比,25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0%(24/25)。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瓣叶的单一区域或某两个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14/14,对交界区病变及多个区域联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2/3、4/5。术前4D-TEE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2级6例、3级2例、4级17例,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形环尺寸^Y=10.506+0.230X1+0.395X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R2为0.613,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良好。DAP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6,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450,提示二者对成形环尺寸的预测均有较大意义。以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即刻TEE测量的A1-P1、A2-P2、A3-P3的对合高度及三个对合缘的平均对合高度与术中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四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16、0.951、0.953,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为术后反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0.0(P<0.05),提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反流再次加重。结论 4D-TEE不仅可以在MVP术前精准地判定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并根据测量的定量参数预测术中实际使用的成形环尺寸,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决策,而且可以在术中实时评估手术疗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另外,它提供的参数对术后早期的成形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血清和肺匀浆Clara细胞蛋白10(CC10)的CD值变化及其与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2004-04~2004-06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呼吸科用10%卵蛋白致敏豚鼠,建立哮喘模型,用生理记录仪测定气道反应性,酶联法检测血清、肺匀浆中的CC10的OD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的血清CC10的O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匀浆CC10C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道反应性与肺匀浆CC10负相关,与血清CC10含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组织CC10减少,与气道高反应性呈负相关,提示了CC10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炎保护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98.
目的: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心外科体外循环(CPB)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本院心外科全麻CPB术后成年患者(年龄>16岁)450例,其中24例在拔管后出现ARF,根据ARF的病因分为6例肺炎、7例心源性肺水肿、11例CPB相关性肺损伤,比较NPPV使用前、后1h的氧合指数、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pH,并用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作为参数来分析NPPV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平均使用时间(12.33±11.97)h,氧合指数、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pH在使用前、后1h均明显改善(均P<0.01)。NPPV使66.67%的患者避免再次气管插管,其中对心源性肺水肿和CPB相关性肺损伤的疗效满意,成功率分别是85.71%和90.91%;而肺炎的患者均失败。所有患者均无NPPV并发症。有意义的单因素预测因素是NPPV治疗后1h的PaO2/FiO2<200,初次机械通气的时间和肺炎,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炎是预测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OR0.063;95%CI 0.008~0.501)。结论:心外科CPB术后患者拔管后出现ARF,NPPV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减低再次气管插管的需要,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通管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予通管丸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大鼠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3 d后制备血清。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9组:正常培养组、无药血清组(5%、10%、20%、40%)、含药血清组(5%、10%、20%、40%)。正常培养组添加胎牛血清,其余各组予以相应浓度的血清,CCK8法检测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将RAW264.7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造模组添加脂多糖,非造模组添加等量的PBS,ELISA法检测两组TNF-α、IL-1β的含量,确定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是否造模成功。最后将RAW264.7分成空白对照组、PPAR-γ激动剂组、NF-κB阻断剂组、无药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予以正常RAW264.7细胞和胎牛血清;其余各组予以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相应的药物。培养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磷酸化IRAK4、IKK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药血清组、NF-κB阻断剂组、PPAR-γ激动剂组、含药血清组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与无药血清组比较,NF-κB阻断剂组、PPAR-γ激动剂组、含药血清组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通管丸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元件"磷酸化IRAK4、IKKs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该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及其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抑制输卵管炎症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在12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普瑞巴林胶囊的药动学特征,为该药进行临床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采用3×3拉丁方给药方案,分别于不同周期单次给药口服试验制剂75,150和300mg,并于单次给药试验结束后,按照每天早、晚各服药一次,每次75mg,连续服用5d的给药方案进行多次给药研究。应用HPLC-UV测定服药后不同时间点普瑞巴林的血药浓度。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普瑞巴林进入人体后的药物经时过程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单次服用75,150和300mg普瑞巴林胶囊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max为(2.43±0.36),(4.59±0.91)和(9.16±1.00)mg·L-1;AUC0-t为(13.5±2.6),(27.4±6.2)和(54.9±10.3)mg·h·L-1;tmax为(0.96±0.42),(0.90±0.39)和(1.21±0.38)h;t1/2β为(6.6±2.3),(7.2±2.8)和(5.8±1.4)h。连续口服5d75mg,bid普瑞巴林胶囊后,其药动学参数分别为:ρmax为(2.83±0.42)mg·L-1,ρmin为(0.67±0.14)mg·L-1,ρav为(1.18±0.20)mg·L-1,AUC0-t为(19.4±3.8)mg·h·L-1,tmax为(0.79±0.30)h,t1/2β为(6.8±2.6)h,DF为(1.86±0.39)。对单次给药试验中所得的AUC,ρmax,t1/2与剂量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UC和ρmax与剂量呈线性相关,t1/2β与剂量无关,符合1级速率过程,对其他药动学参数进行剂量间、个体间、周期间及性别间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普瑞巴林胶囊单次给药剂量在75~300mg内,体内过程符合1级速率过程。按照75mg,bid的方案连续服用普瑞巴林5d,药物在体内无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