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回顾2007年1月至1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关出现心源性休地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5例,从患者的冠动脉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总结原因.  相似文献   
32.
黄汝刚  齐国先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12-112,123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年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和冠心病等是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分子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二例孤立性房颤的病例特点分析及家系调查,发现其家族四代56人中共有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CT显影证实为孤立性房颤患者,初步验证了房颤的遗传学因素,为今后房颤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奠定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33.
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心律失常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与对照组190例.治疗组口服比索洛尔与益心舒胶囊,对照组口服比索洛尔.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48 h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对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1.67%,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8.98%,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0.53%;而比索洛尔分别为73.61%.81.36%.76.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比单独用比索洛尔效果好.二者联合用药安全、疗效确切,长期服用可改善预后,尤其对于器质性心律失常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4.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CHD组3l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对照组27例。两组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取得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CHD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HRV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HD患者HRV明显下降。HRV能敏感地、定量地反映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5.
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 5 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 77例 ,平均 (5 2 8± 11 67)岁 ,女性为 163例 ,平均 (5 7 5 8±10 2 5 )岁。分为冠状动脉有病变组和无病变组 (对照组 )。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之前 ,取过夜空腹 12小时静脉血做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 (apo…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 (GMF 14 0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 (光滑斑块组 )和C组 (复杂病变斑块组 )。C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Ⅰ组 (单支病变组 ) ;Ⅱ组 (双支病变组 )和Ⅲ组 (3支病变组 )。根据狭窄段数将C组患者分为x组 (≤ 3段组 ) ;y组 (≥ 4段组 )。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 14 0水平。结果 ①C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S组。②Ⅲ组血浆vWF、GMF 14 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 ,Ⅱ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Ⅰ组。③y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x组。结论 ①冠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属于高危不稳定性病变。②血浆vWF、GMP 14 0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38.
年龄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龄是冠心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增加 ,年龄增长也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各种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远远大于年轻人 ,且许多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 381例为研究对象 ,将 38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 4组。青年组 :30~ 44岁 ,共 5 5例 ;中年组 :45~ 5 9岁 ,共 16 …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诊断及疾病转归情况 ,并将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有病变的部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37例 (占 72 .5 % ) ,其中女性 2 0例 (占正常者 5 4 .1% )。 SVT 14例 (占所有 SVT病人的 77.8% ) ,AVB 2 3例 (占所有 AVB病人的 6 9.7% )。单纯传导系统退行性 AVB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19例 (19/ 33,占 5 7.6 % ) ,其中 4例伴退行性瓣膜病变 ,6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VB伴冠心病者 4例 (4/ 33,占 12 .1% )。SVT病人中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并确诊为冠心病者仅有 2例 (2 / 18,占 11.1% ) ,而大多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14 / 18,占 77.8% )。大多数 AVB病人在安置起搏器后症状及缺血改善。吸烟、血糖、L DI- C及 L p(a)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显著 (P分别 <0 .0 1及 <0 .0 5 )。结论 大多数SVT及 AVB病人缺乏冠心病基础 ,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的 SVT及 AVB病人 ,尤其 4 0岁以上男性 ,才有必要在做介入检查或治疗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慢性氯化钴处理对GK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重200~250g的雄性GK糖尿病大鼠及其对照雄性Wistar大鼠,制作大鼠在体心梗模型,制作前测量血糖,手术成功后大鼠被分为六组:Wistar假手术组、Wistar心梗组、Wistar心梗+氯化钴组、GK假手术组、GK心梗组和GK心梗+氯化钴组,每组至少存活6只。3周后,测量血糖,剪取心脏,检测缺血坏死区Caspase-3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1)术后3周,与GK假手术组及心梗组相比,GK心梗+氯化钴处理组血糖降低[(27.73±2.58)mmol/L、(27.87±3.18)mmol/L比(16.3±2.15)mmol/L],P均<0.05;(2)与GK心梗组相比,GK心梗+氯化钴处理组Caspase-3光密度值[(0.84±0.03)比(0.70±0.03)]及mRNA表达[(0.64±0.03)比(0.52±0.03)]显著减少,P均<0.05;(3)Wistar心梗组和Wistar心梗+氯化钴组血糖、Caspase-3光密度值及mRN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慢性氯化钴处理可降低GK糖尿病大鼠血糖,减少Caspase-3凋亡基因在缺血坏死区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