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血管紧张素Ⅱ致小鼠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小鼠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模型,为深入研究心力衰竭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AngⅡ组、对照组),AngⅡ组背部皮下手术置入预装AngⅡ微量泵,经微量泵持续释放AngⅡ1.6 mg/(kg·d)2周(AngⅡ负荷),对照组背部皮下手术置入预装蒸馏水微量泵2周.观察术前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小鼠体重、尾动脉压等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后2周两组血中脑钠肽(BNP)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前术后两组左室心肌厚度、左室腔大小、心功能等参数.观察术后2周两组心肌肥厚(心脏/体重)的变化.苏木素-伊红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术后2周两组左室心肌细胞内径大小、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成活率100%.AngⅡ组术后3 d血压开始上升,1、2周达到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ngⅡ负荷2周后BNP明显高于对照组.AngⅡ负荷2周后左室心肌厚度明显大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低于术前.AngⅡ负荷2周后心肌肥厚程度(心脏/体重)、心肌细胞横径、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F)/血管腔面积(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置入微量泵体内缓慢释放血管紧张素Ⅱ可以较短时间内成功地模拟慢性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模型,重复性好,为心力衰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2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不同支架因其结构、组成材料等方面不同而导致临床效果及远期再狭窄率不同[1].我们总结了应用冠状动脉内Vision支架和Driver支架的临床经验和6个月随访结果,旨在比较两种钴合金支架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3.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除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以外,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血栓形成。由于治疗疾病及治疗目的不同,其用量也不尽相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蛋白C活性测定及降纤酶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生理性抗凝因子蛋白C活性情况,了解降纤酶对蛋白C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及12例健康人蛋白C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ig)值,并观察降纤酶对UAP病人蛋白C活性及Fig的影响。结果AMI及UAP病人蛋白C活性及Fig明显高于健康人。应用降纤酶组,用药后Fig下降,蛋白C活性略升高,但对照组蛋白C活性于治疗1周后呈下降趋势。结论(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蛋白C活性及Fig值均升高。(2)降纤酶可有效降低Fig,并可使蛋白C活性略升高,因此其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可能与活化蛋白C有关。  相似文献   
25.
虽然风湿性心脏病逐年相对减少。住院年龄逐年增长,病死率明显下降。然而风心病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仍居重要地位。为掌握近年来风心病死亡患者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我们对近13年风心病住院死亡9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6.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Alzheimer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病(AD)的脑组织病理研究认为其发病中脑组织内有炎症反应性细胞及蛋白成分存在,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自身破坏过程,提示对AD患者抗炎治疗有效。另外也发现吲哚美辛能改善临床表现,且经常服用抗炎药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D发病率降低。本研究对大样本可能发生AD的患者探讨其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治疗与其神经心理特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28.
29.
目的总结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34例植入ICD患者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统计ICD记录的各个事件的次数、ICD不恰当识别及治疗的原因。结果随访20.07±21.66(1~71)个月,ICD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共289次,7例接受不恰当的识别和治疗,ICD电击治疗83次,不恰当电击治疗21次(其中因心房颤动所致6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次,肌电干扰3次),占电击治疗总数的25.30%(21/83),通过调整ICD的相关参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行射频消融手术,对不同的病例进行个体化处理。结论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是ICD不恰当电击治疗的主要原因,对于ICD植入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程控和治疗,以减少不恰当识别及治疗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对常规治疗(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疗效不佳的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左西孟旦的有效性及安伞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入选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接受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治疗,试验组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初始负荷量为12 μg/kg,注射时间10 min,随即以0.1 μg·kg~(-1)·min~(-1)静脉点滴,1 h后增加到0.2 μg·kg~(-1)·min~(-1)并持续23 h;对照组用多巴酚丁胺2 μg·kg~(-1)·min~(-1)初始静脉点滴,1 h后增加到4 μg·kg~(-1)·min~(-1)并持续23 h,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2家临床医疗中心共入选病例试验组1 19例,对照组106例.至试验结束,共对225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31.9%(38/119),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17.9%(19/106)(P<0.01);治疗24 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均值分别为6.4%和4.6%(P>0.05);治疗24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每搏心输出量(SV)上升均值分别为11.1 ml和2.8ml(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临床状况显著改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压以及室性早搏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