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19篇
  2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肺结核脑结核合并脊髓结核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31岁。 2 0 0 1年 7月 2 1日以“发热、咳嗽 1月余 ,头痛、双下肢截瘫伴尿潴留 1周”入院。患者于 1月前产后第 2天出现高热 ,体温最高达 40℃。咳嗽 ,咳少量白痰 ,伴乏力、盗汗、纳差。拍胸片诊为“双肺结核”,予 HREZ+Sm抗痨治疗 2 0天 ,症状无好转。入院前 1周出现头痛 ,无呕吐 ,双下肢截瘫伴尿潴留 ,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查体 :T38.2℃ P10 0次 /分R2 4次 /分 BP10 0 / 80 m m Hg消瘦 ,颈软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双下肢肌力 ,左侧 级 ,右侧 级 ,双膝部以下感觉减退 ,腿反射消失 ,病理征 (+)。实验室…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癫痫患者,根据其年龄分为儿童组(30例)及成人组(98例),每组随机挑选,将癫痫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仅服用拉莫三嗪,实验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治疗后3、6、9个月时,每组50%有效率、75%有效率、发作完全控制率,观察联合用药组儿童及成人的各类癫痫发作结局,并同时记录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50%有效率、75%有效率及发作完全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7.802、14.565,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50%有效率、75%有效率及发作完全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53、7.814、16.045, P<0.05);治疗后9个月,实验组50%有效率、75%有效率及发作完全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05、3.908、15.661,P<0.05);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组及成人组发作完全控制率+发作改善率,在CPS+SGTCS型均显著低于SPS+GS型(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联合治疗SPS及GS癫痫疗效优于CPS及SGTCS,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解决不同型号多导睡眠监测数据间兼容、统一管理的数据管理系统,提高睡眠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方法:针对睡眠中心工作人员的要求设计开发数据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解析并识别文字和表格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实现智能检索。数据管理分临床用睡眠监测数据与科研用数据两部分。本系统的硬件平台选择遵循通用的标准和协议。结果:睡眠监测数据库管理平台能成功解析和识别睡眠报告中的文字和表格的数据信息,并存储在数据库中,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检索。结论:本研究管理系统能解析并识别不同型号睡眠监测数据,读取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方便资料查阅、工作量统计以及科研数据检索,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睡眠中心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7例为观察组,同期26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空腹血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将观察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B、C、D 4组,比较不同心功能水平的BNP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组BNP值为(189.52±52.76)pg/ml,B组为(314.25±76.83)pg/ml,C组为(621.47±186.39)pg/ml,D组为(1073.21±233.18)pg/ml,随着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加重血BNP浓度增高,各组间BN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子痫、子痫前期病情及心功能的指标,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外文数据库如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等(从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2月)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涉及766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1)对于恢复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内科常规治疗或内科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高于不联合治疗组(P<0.01);(2)对于急性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不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无差别(P=0.05);(3)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肺部并发症作用尚不确定。【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内科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时机、疗程、并发症等的疗效评估等仍然需要设计合理、报告规范的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对新冠疑似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对新冠疑似病例提出高效的排查方案,进一步为建立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例由于IgM抗体初检阳性被转入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的新冠疑似病例,进行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血清微量病毒中和抗体和3种市售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检测,以及肺部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等信息,综合判断新冠确诊或排除情况,并将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与临床判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综合判断,76例疑似病例中有3例为确诊病例,73例为排除病例。与临床确诊/排除结果比较,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中,化学发光总抗体对3例病例入院不同时间点共9份样本均能检出,对73例排除病例入院第1天采集样本的检测特异性为97.26%,高于化学发光法IgM/IgG和胶体金法IgM/IgG单独检测(入院第1 d样本检测特异性均为73.97%)。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冠总抗体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用于疑似病例抗体检测的初筛。针对重点人群筛查,应首先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若核酸检测阴性,则采用检测血清总抗体为主要指标的筛查路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较高阳性界限值。方法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A125表达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高线的1、2、3、4倍等几个表达水平。分析几个表达阶段联合糖类抗原199(CA199)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CA125表达水平在0~140 U/ml时诊断阳性率为18.9%,140~280 U/ml时诊断阳性率为81.1%。CA125表达水平0~140 U/ml时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56.9%(29/51)、62.7%(32/51);联合CA199检验时分别为51.0%(26/51)、76.5%(39/51)。CA125表达水平>140 U/ml时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84.6%(33/39)、89.7%(35/39);联合CA199检验时分别为74.4%(29/39)、92.3%(36/39)。结论 CA125升高水平低于正常值高线的4倍时妇科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较低,>4倍时诊断阳性率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CA125联合CA199检查对于低水平表达的CA125中可提高敏感性,但对于高水平表达的CA125可降低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找出较敏感及特异性的诊断界限可以节省检验成本,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能及时妥当地诊断及处理会引起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甚至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未确定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目的:观察高血压是否会影响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膝骨关节炎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将其分为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在置换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分析高血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25例患者,高血压组219例,对照组306例。全膝关节置换后2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其中高血压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2.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1.3%)。通过卡方检验分析,高血压组全膝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对照组患者的2.7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术前患有高血压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其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于术前血压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表达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并观察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对钠通道的影响。方法:野生型SCN5A基因和SCN1B基因共表达于HEK293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使用FA(0.15μM)前后的钠电流。结果:转染效率约为70%,和使用FA前相比,用药后在每一指令电压上钠电流都减小;在测试电压为-4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159.74±63.80)pA/pF降至(-94.48±62.63)pA/pF(n=7,P=0.012);通道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51.66±7.69)mV和(-58.19±2.45)mV(n=7,P=0.048);稳态失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83.55±3.21)mV和(-85.25±4.78)mV(n=7,P=0.041);通道失活后恢复τ分别为(33.86±23.18)ms和(67.71±58.58)ms(n=7,P=0.048)。结论:FA可以减小各测试电压下的钠电流峰值(电压电流曲线向上漂移);加速通道的电压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慢。  相似文献   
40.
四肢主干动脉迟发性出血,由于出血量大,出血时机不易掌握,危害性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治疗四肢外伤术后主干动脉迟发性出血12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 ~45岁;出血血管:胭动脉1例,胫后动脉3例,尺动脉5例,桡动脉3例.其中动脉断裂后直接吻合修复术后出血3例,动脉断裂并缺损取静脉桥接修复术后出血6例,截肢术后残端动脉迟发性出血2例,第一次术中未见动脉损伤迟发性出血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