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2004/2006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单侧受累帕金森病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4.2±8.2)岁,平均病程(10.2±2.6)年,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组制订的诊断标准。按患者意愿,10例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对照组,5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复方左旋多巴制剂进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单个核细胞数为(5~8)×108/kg,CD34+细胞数为(4~8)×106/kg。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部分缓解,在UPDRS评分运动部分、运动迟缓、僵直、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改善 (P < 0.05),2例未缓解;对照组2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两组间除僵直指标无差异外,余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 0.05)。提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对部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正中神经纯感觉刺激与混合神经刺激的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LSEP)(N20,N13,N9)波幅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23例健康受试者,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身高(165.7±9.9)cm,平均年龄(23.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 ip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脑安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200,30 mg · kg-1 · d-1), Y-型电迷宫检测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检测血浆及海马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8,12,16周时的Y-型电迷宫测定,糖尿病组总反应时间(total reaction time, TRT) 和训练出错的次数(errornumber)增多,海马中存在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16 周时血浆及海马中SOD,GSH-Px活性下降,MDA升高。脑安胶囊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和海马中的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海马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结论: 糖尿病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及糖尿病时自由基的损伤和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早期预防性使用脑安胶囊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海马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 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对照组(n=14)。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高压氧及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塞后伴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rTMS+HBO组、HBO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脑梗塞常规治疗,rTMS+HBO组在此基础上予以r TMS及HBO治疗,即在左侧头颅背外侧前的额部(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予以10HZ、100%运动阈值(motorthresholds,MT)的经颅磁刺激刺激,同时结合高压氧治疗;HBO组则仅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rTMS+HBO组、HBO组总有效率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TMS+HBO组总有效率及MBI评分均较HBO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高压氧能显著改善脑梗塞伴轻度认知功能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作用于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S)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7例P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小脑(体表定位为枕骨粗隆旁开3 cm、下移1 cm处),重复频率为1 Hz,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数为1600个,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的刺激参数与治疗组一样,但仅有声音提示。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S)和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同时检测患者的RMT、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的变化,并将运动功能改善与皮层兴奋性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FMBS及WG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MT降低、MEP波幅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MT和MEP波幅的改变更明显(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FMBS的改善程度与RMT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 结论作用于小脑的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后循环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了大脑的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5),治疗组给予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00 mL生理盐水治疗,1次/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5%(56/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46/62)(P〈0.05)。两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明显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t=16.582,P=0.034)。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显著减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国各地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工作仍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中,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管理模式。因此,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通过对分工协作机制、转诊体系、技术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建设,探索出了一套布局合理、层级分明、功能完善、高效能的康复医疗体系新模式。本文以神经康复流程为例,通过对2例典型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情况对比,说明我院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在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康复流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交替垂直振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18例)及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交替垂直振动训练。训练前、训练4周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评估步行功能及移动能力,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活动平衡信心。 结果 训练前,2组患者患者BBS、FGA、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4周及8周的BBS、FGA、ABC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训练4周同指标比较,试验组ABC评分[(46.38±7.26)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训练8周同指标比较,试验组BBS[(49.06±1.30)分]、ABC评分[(61.13±7.96)分]较高(P<0.05)。 结论 交替垂直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活动平衡信心,对其平衡功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肖群  肖文武  覃东 《中国康复》2018,33(4):311-313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踝足矫形器(AFO)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4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1组给予AFO治疗,观察2组在AFO治疗的同时予以FES治疗。治疗前后给予下肢Brunnstrom分期(RSB)、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FMA)、Holden步行功能(FAC)及10m步行能力测试(10mWT)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FAC及RSB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P0.05);且观察2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2组的FMA评分更高于观察1组(P0.05),FAC及RSB评分,观察2组与观察1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的10mWT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1组和观察2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观察2组更低于观察1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下肢运动功能,踝足矫形器的治疗作用值得肯定,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作用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