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结核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结核杆菌DNA(TB-DNA)。结果23例恶性肿瘤组织中检出TB-DNA阳性患者5例,占总数的21.7%,且TB-DNA阳性患者肿瘤发病部位与结核病的好发部位基本一致。结论结核杆菌感染与一些恶性肿瘤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PhaB)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法同时测定233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及左旋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性,并用改良罗氏培养法(LJ)做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PhaB法检测INH、SM、RFP、LEV的药敏结果与改良罗氏培养法药敏结果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7.4%、96.6%、95.3%、96.9%。同时检出耐多药菌株26株,占11.1%。结论PhaB法能快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检测并与金标法U符合率高,可作为基层结防单位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发病、转归过程中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连续变化及其对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潜伏感染者、现患者及健康未感染者血清中TFN-γ、IL.4、IL-17等相关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感染组血清中IL-4、II厂17水平亦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病例组血清中IL-4、IL_17水平高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水平要低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病程、疗效转归有紧密的关系,检测IFN-γ、IL-4、IL-17等有助于指导肺结核的治疗,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确证试验法检测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结果18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24株,检出率为12.83%;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极高的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状况并探讨它们的耐药谱,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病常见类型,与其他结核病一样,随着耐药性的增高而造成治疗上的失败,故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极为重要。由于胸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低,仅20%。而胸膜组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高达59%,因此对患者胸膜组织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为制定合理化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焰  郑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84-1085
目的 了解肇庆地区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变迁情况。方法对肺部感染住院病人痰检培养分离出的310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革兰阴性杆菌225株(72,6%),主要为绿脓杆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革兰阳性菌59株(19.0%)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26株(8,4%)为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发现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均有升高,而老年患合并真菌的双重感染较多,有115例占37.1%。结论在根据病原菌药敏选用合理有效的抗菌素的基础上,还应对症联合使用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在干酪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方法将45例干酪性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A)、间歇治疗组(B)、对照组(C)三组。结果A、B组痰菌涂片和培养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和79.0%、66.6%;C组则分别为26.7%、33.4%,A、B组与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损害率和停药率三组分别为0、6.7%、26.7%;治疗组(A+B)总有效率90.0%,C组则为66.7%。结论IL-2提高了干酪性肺炎的治愈率和痰菌阴转率,降低了肝功能的损害率,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报道200例痰菌阴性病人支气管灌洗液培养出分枝扦菌情况,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刷检及经支气管肺活检检出分枝杆菌情况,并与痰检作比较。结果:从灌洗液中培养出分枝杆菌45例,阳性率22.5%;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检出分枝杆菌4例,阳性率2%;经支气管肺活检检出分枝杆菌7例,阳性率3.5%;而痰分枝杆菌培养5例,阳性率2.5%。表明对此类病人,支气管灌洗液培养优于其他检查方法,但以上方法相互配合,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舒丽萍  黄文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500-500,50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效果。方法口服酮康唑0.2g/次,2次/d,每周1d,连续2周,同时予以酮康他索乳膏及采乐洗剂外用、甘利欣静脉滴注及对症处理。结果50例患者连用2.6周后痊愈率为86%。结论综合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经济便宜,值得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8月-2002年7月分离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 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 这两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