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1 病例资料【例1】 女,30岁,体重50kg。因右肱骨陈旧性骨折,拟行肱骨内固定术,选择肌间沟臂丛阻滞。以4cm长22号针按常规在右前中斜角肌间隙进针,寻找异感,其间病人干咳数次,无气急,未引起重视。等探及异感后回抽无血,随后顺利注入1%利多卡因25ml,10分钟后右上臂阻滞完善。同  相似文献   
62.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诺其)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中的凝血功能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rFⅦa组(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T、INR、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APTT、FI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Ⅶa能改善病人的外源性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益气通瘀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及试验组(2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通瘀汤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第3、7、14天的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结果用药后第7天,试验组IL-1、IL-6、PT水平较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第14天,试验组TNF-α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较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APTT及纤维蛋白质(fibrinogen,FIB)治疗后第3、7、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瘀法可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外源性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4.
硬膜外麻醉是下腹部手术应用最多的麻醉方法.为改善麻醉效果,减少牵拉反应常需辅助用药.本院采用曲马多枢丹合剂(曲马多100 mg、枢丹4 mg)预防手术中恶心、呕吐等内脏牵拉反应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腹膜的窗帘化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TAPP手术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双侧疝患者15例,共75侧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侧,未行腹膜窗帘化;试验组38侧,行腹膜窗帘化。 结果60例患者均行标准TAPP手术。全组患者手术时间70(50~120)min、术中出血量2(1~3)ml、术后住院时间5(2~7)d、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分。本组患者均完成1个月至2年随访,无复发、感染的病例,随访期内发生并发症6侧(8%),均为术后血清肿的发生。 结论腹膜的窗帘化在TAPP中可明显易于补片展平及腹膜的关闭缝合,减少腹膜的破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腹股沟疝的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川芎嗪-灯盏乙素苷元孪药ST-11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致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5μmol/L)、ST-11不同浓度组(5、10、20μmol/L)。预先给药干预24 h后,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细胞均以含10 mmol/L Na2S2O4的无糖DMEM培养基缺糖缺氧培养4 h,待复糖复氧培养4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细胞凋亡率,细胞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以及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上清液中CAT、GSH和SOD含量,细胞MMP水平,细胞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Bcl-2/Bax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上清液中L...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颈部运动模式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慢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50例)和PNF组(51例,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加用PNF颈部运动模式训练),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躯干损伤量表(TIS)各维度分及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时间。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4周后两组TIS各维度分及总分、BBS得分均显著升高,TUG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0.01;与常规训练组比较,PNF组训练4周后静态坐位平衡得分[(5.20±0.83)分比(5.90±0.70)分]、动态坐位平衡得分[(7.35±0.67)分比(7.86±0.72)分]、协调得分[(3.85±0.76)分比(4.67±0.73)分]、TIS总分[(16.80±1.50)分比(18.43±1.60)分]和BBS得分[(37.40±3.45)分比(40.10±3.27)分]升高更显著,TUG时间[(16.84±3.22)s比(15.18±1.83)s]降低更显著,P均0.01。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颈部运动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与平衡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8.
鲁俊  张军  陈宏存  葛强  李文波  江鸣  李琰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2):1327-1329
目的 探讨硬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分析2010年6月以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40例。结果 全部患者操作成功,结石取净率80.0%。,手术并发症4例,其中胆漏3例,穿刺孔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 硬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较大难取性结石。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比较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81例患者均行了CT检查,其中63例患者同时行了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对判断直肠癌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CT和MRI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灵敏度分别为69.1%(56/81)和82.5%(52/6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6,P=0.065);其Kappa值分别为0.521和0.720,提示CT判断T分期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而MRI判断T分期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CT判断T1-2、T3及T4期的灵敏度分别为70.0%、66.7%和72.0%,MRI判断T1-2、T3及T4期的灵敏度分别为83.3%、83.3%和81.0%,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判断T1-2、T3和T4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89和0.798以及0.897、0.826和0.869。CT和MRI判断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灵敏度分别为59.3%(48/81)和65.1%(41/6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9,P=0.476);其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463,CT和MRI判断N分期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均一般。CT判断N0、N1和N2期的灵敏度分别为64.7%、45.5%和64.0%,MRI判断N0、N1和N2期的灵敏度分别为70.3%、63.2%和72.5%,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判断直肠癌肿瘤浸润深度优于CT,二者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