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了解我国北方地区3个少数民族人群中MTHFR和CBS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获得MTHFR C677T和A1298 C 以及CBS T833C和G919A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应用PCR-RFLP,PCR-ARMS技术分别调查了吉林延边朝鲜族、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和回族新生儿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回族和朝鲜族MTHFR677纯合突变频率为16.7%和20.9%,与中国北方人群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而维吾尔族人群纯合突变频率(5.3%)低于其它民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朝鲜族人群CBS基因T833 C纯合突变频率(7%)低于其它两个民族(15.8%~16.7%)。结论 CBS T833 C位点多态性也可能存在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性,30岁,工人。主因针刺后皮肤疖肿1年,反复口腔、阴囊溃烂4个月,胸闷2个月,于1998年4月8日入院。缘于1年前静脉注射后穿刺针眼处有小疖肿形成,可自愈,4个月前出现口腔、阴囊溃烂,多发性反复出现。1998年2月中旬无诱因右侧胸闷、胸痛、无...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102例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PH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总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根据治疗后6个月的SF-MPQ总分及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44例)和疗效不佳组(58例)。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下降(P<0.05),且疗效良好组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较疗效不佳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0.972,95%CI(1.084,6.448),P=0.033]、病程>6个月[β=1.211,95%CI(1.243,9.068),P=0.017]、治疗前疼痛VAS评分7~10分[β=1.029,95%CI(1.642,4.769),P<0.001]均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利多卡因作为神经阻滞药物[β=-0.792,95%CI(0.235,0.873),P=0.019]、持续使用镇痛药物时间>2周[β=-1.047,95%CI(0.164,0.749),P=0.007]是疗效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PHN,其疗效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治疗时采用的神经阻滞药物种类、持续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及其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设计。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与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门诊8个全科医生团队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并且在中心接受8个月契约式全科医生团队健康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82例。比较干预前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糖尿病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1项其他危险因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率,同时收集干预前后8个月内签约患者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次数(包括门急诊和住院)、中心门急诊就诊次数。结果 干预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1项其他危险因素患者LDL-C控制率高于干预前(P<0.05)。签约后8个月内较签约前8个月内患者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次数(包括门急诊和住院)减少(P<0.01),中心门急诊就诊次数增加(P<0.01)。282例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共随访2 442例次,其中1 954例次随访病情平稳,治疗方案不变;488例次出现显著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调整,原因529个、109类,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病情变化前5位是:白大衣高血压、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应用、阿司匹林的应用、超声心动异常、蛋白尿。代谢异常前3位是:糖调节受损、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88例次病情变化中出现44种疾病,与血压相关前5位是:血脂异常、颈动脉硬化性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脏病、脑梗死。常见病前3位是:便秘、上呼吸道感染、骨关节病。全部研究对象中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共53例,29个原因中前3位是脑梗死、甲状腺疾病、心律失常。结论 通过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在发生改变,分级诊疗效果逐渐显现;签约患者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5.
我科自1992年8月开始使用SANDOZ药厂提供的疗霉舒(三并萘芬)对30例皮肤癣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0岁以下儿童6例、头癣1例也取得治愈,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4岁,最小4.5岁,最大69岁。手足癣11例、股癣14例,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诱因、常规药物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住院G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感染及不规则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GPP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11例院外已系统应用激素者,入院后联合应用Tigason(银屑灵)(0.9mg~1mg/kg/d)或CSA(环孢菌素A)(4mg~5mg/kg/d)具有协同的疗效,1w~2w内总有效率达90%;但随访发现3年内复发4例,其中1例继发类固醇性糖尿病合并青光眼,1例发生骨质疏松。3例GPP患者单独应用Tigason(0.7mg~1mg/kg/d),7d~14d脓疱消退,3例GPP患者单独应用CSA(3mg~4mg/kg.d),3d~7d脓疱消失。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被推荐作为常规一线治疗药物。药物对个体的疗效及副作用受年龄、病程、既往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区别。建议采用顺序疗法或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应用在预防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需行上肢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照组未接受超前镇痛,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CRPS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Ⅱ型CRPS发病率为11% 明显低于对照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多集中与术后14 d内.试验组患者术后3、7 d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其他镇痛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镇痛方式能够有效预防上肢外伤患者Ⅱ型CRPS的发生,并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温热银质针疗法时体外留针长度与温热银质针温度及大鼠骨骼肌形态学变化的关系,以明确最适的留针长度。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温热银质针治疗,银针刺入鼠左后腿皮肤深度均为3cm,各组体外留针长度分别为9cm、7cm、5cm,艾条在针柄顶端点燃。使用数字测温仪测量针尖、皮肤进针点及二者中点的温度。光镜下观察针尖处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及波形蛋白和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温热银质针治疗过程中,各组针尖、中点、皮肤进针点温度波动明显(体外留针9cm组针尖温度除外),第10min时最高。体外留针5cm组针尖(43.6±0.6℃)和皮肤进针点温度(46.8±1.1℃)最高,体外留针9cm组皮肤进针点温度(36.6±0.6℃)最低,体外留针9cm组针尖温度(35.2±0.7℃)与体外留针7cm组(35.6±0.7℃)无显著差异。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呈现损伤-修复过程,体外留针5cm组组织损伤范围大,程度严重,以瘢痕修复为主,波形蛋白和结蛋白表达少,另两组以肌细胞再生修复为主。结论:根据温热银质针体内针身温度和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体外留针9cm和7cm时更合适。  相似文献   
59.
embB 306位点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标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mbB基因306位点(embB 306)突变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分布,探讨以该位点作为耐多药分子检测标记的应用前景.方法 从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其保存的已知耐药表型的结核分枝杆菌291株,使用错配PCR及DNA测序两种方法检测其embB 306位点的突变,分析耐药表型与结核分枝杆菌embB 306位点的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74株耐多药菌株中有38株(51.4%)该位点有突变(X2=93.8,P<0.01),而其他24株多耐药菌株中有9株(37.5%)为embB 306突变株(X2=60.1,P<0.01);41株耐单药菌株中仅有2株(4.9%)存在该位点的突变(X2=6.8,P=0.0093),而152株全敏感菌株中无一存在该位点突变.以embB 306位点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分子检测标记的特异度达94.9%(206/217).结论 以embB 306作为耐药突变位点,特别是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检测标记,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而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0.
脊髓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8岁。四肢麻木伴行走不稳半年。2001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掌跖麻木,伴行走有踩棉花感。闭眼更不稳。曾在当地行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颅脑CT、腰椎MR检查未见异常,当地医院按周围神经病给予神经营养药治疗无效,2002年2月转入我院神经科。入院时体检:神清,对答切题。眼底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