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级综合医院每年都会有大批护生进行护理临床实践,护生在校学习理论,基本没有机会参与临床护理,即便学校安排有见习的机会,短短几天也掌握不了临床的护理需求要点。为了顺利踏上护理工作岗位,临床实习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护生在实习期间就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本文针对这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和护理同仁相互探讨。  相似文献   
62.
目前我国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进行卫生学评价,以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或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增加了生活饮用水中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方法是指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阳性者,在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44.5℃培养24h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培养基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在实验中观察结果时发现阴性对照管干扰很大,样品管与阴性对照管很难区别.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大量使用,各种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数量增多,因而受到机会性浅部真菌感染及合并症逐渐增多。为探讨延误治疗的原因,控制浅部真菌感染,减少并发症,我们对81例延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4.
布比卡因宫颈旁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还可减少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通过两年的临床实践,效果满意,在我院已广泛应用,我们又称为“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21%,利培酮组为80.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6.
国产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齐拉西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利培酮组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丁二酸洛沙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与氯氮平治疗12周,并用PANSS量表评价临床疗效,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研究表明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87.6%,氯氮平有效率为88.6%。丁二酸洛沙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的前2周内,但程度轻,经加用相应药物后很快减轻或消失。结论丁二酸洛沙平对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的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BCT)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其过程易伴发各类并发症,特别是病毒感染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s host diease,GVHD)[1]。移植  相似文献   
69.
总结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BCT)后因急性病毒性肠炎合并肠道移植物抗宿主(GVHD)导致的严重腹泻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抗感染、减少胰液分泌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按时间点、按剂量、按限定输注速度严格遵医嘱执行;积极止泻,做好肛周皮肤护理及预防褥疮发生;行胃肠减压及禁食的患者,加强胃管及口腔的护理;观察患者营养状况,适时给予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加强心理护理。患者于 60天病情控制并出院。  相似文献   
70.
高海英  曲鹏 《中国临床康复》2011,(23):4355-4358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后具有动员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干细胞的潜能,参与坏死心肌的自身修复,但外周血CD34+细胞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发病第2,3,4,5,7,30,90,120天的外周静脉血及入院后相应时间点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4+的百分率。同时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及心脏超声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百分率于心肌梗死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第90天回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②实验组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关系,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呈负相关关系;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无相关性。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4~8d内给予干细胞治疗可适度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并且较高的CD34+干细胞表达有益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