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4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配基对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顾兵  张颖冬  胡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261-2263,T001
目的 探讨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蛋白表达及其配基的药物治疗作用。方法 6-羟基多巴单侧黑质损毁法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致密部mGluRla,2/3,4,5,8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用Nissl和Fluoro-Jade B荧光双染法在激光共集焦显徽镜下观察退行性变的神经元。结果 6-羟基多巴导致损毁侧mGluRs和TH免疫活性下降。I组mGluKs拮抗剂和Ⅱ,Ⅲ组mGluKs激动剂能使治疗组相应的受体表达升高,尤其是mGluR5,mGluB2/3和mGluR4的蛋白表达。其中,以APDC组(Ⅱ组mGluRs激动剂)的保护效应最为显著。5个非假手术组退行性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值(D/V)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结论 mGluRs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过程。I组mGluRs拮抗剂和Ⅱ组mGluRs激动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人工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2ug/ml;复合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2.0u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3.0ug/ml。结果两组体动程度评分和体动次数比较复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行人工流产术时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以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一种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方法:采用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在伤后1、2、3、5、7、142、8 d借助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评价其运动功能,然后观察损伤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以及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部位可见神经纤维肿胀。灰质部运动神经元肿胀、坏死,尼氏体淡染,甚至溶解。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通过铜银染色和Luxol固蓝染色,可见运动神经元溃变以及髓鞘脱失。结论:建立的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重复性好,适合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以希罗达(Xelo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年龄19~65岁。希罗达从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间隔12小时,连续服用14天,休息7天为一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同步进行的盆腔放疗5周,共25次,总剂量50GY。结果:20例可评价疗效,2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5.0%),部分缓解(PR)9例(45.0%),总有效率50.0%。病情稳定(SD)1例。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恶心、呕吐、食欲减低、疲乏,少数患者出现口腔炎、腹泻。少数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及骨髓抑制,但多为Ⅰ~Ⅱ级。结论:联合希罗达同步放化疗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大鼠脊髓挫伤模型的稳定性及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撞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甲强龙组在伤后30 min尾静脉注射甲强龙(30 mg.kg-1BW)。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撞击区域的损伤体积。斜板试验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采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尼氏染色、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的平均损伤体积为(4.12±0.17)mm3,范围在3.95~4.29 mm3之间。甲强龙组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逐渐增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28 d,脊髓损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伤后1、3 d,损伤中心灰质部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个时间点,距损伤中心前后3、5 mm处灰质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14、28 d,脊髓损伤中心及前后3 mm、5mm处髓鞘面积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建立的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稳定性高。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和髓鞘免受继发性损害而改善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江苏盛泽医院2011年各科室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规律?方法:收集培养标本共2 224例,利用API系统进行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出阳性标本648例,阳性率为29.1%;阳性标本主要分布在神经内科(26.7%),呼吸内科(23.8%),重症监护病房(17.6%)等;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28株,占19.8%;革兰氏阴性菌431株,占66.5%;真菌89株,占13.7%;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阳性标本的16.4%,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6.0%)和肺炎克雷伯菌(13.6%);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7.0%?62.5%;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94.0%~100.0%);非发酵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且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肠球菌和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在65%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新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7.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07-2008年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定点收集来自全国20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血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值.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来自全国19座城市20家医院的520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 革兰阳性菌1310株,占25.2%;革兰阴性菌3894株,占74.8%.MIC结果显示,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对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73.6%和79.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有2.4%的中介率和1.2%的耐药率.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3.7%;屎肠球菌则高达88.7%.在344株肠球菌中,发现2株对糖肽类耐药的VanA型屎肠球菌;5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其他肠球菌.按口服青霉素V标准判断,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3%和46.0%;非脑膜炎、非肠道系统给药的青霉素耐药率为0,中介率为0.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大于99%;此外,拉氧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很好抗菌活性,耐药率均在10%以下.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3%和29.2%,较2004-2005年的监测结果有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此外,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氟喹诺酮类药物及米诺环素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比较不同病房来源菌株耐药率显示,ICU菌株耐药率高于NICU,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结论 MRSA检出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增高,较以往的监测结果明显上升.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明显低于欧美及日本等监测报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28.
6年中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778.2%,2007年略有下降.结论 不动杆菌属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不动杆菌属耐药与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有直接关系,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9.
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静脉麻醉药,临床使用已相当广泛,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引起注射性疼痛。笔者采用按压合谷穴预防丙泊酚注射性痛6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