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评估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在口腔癌术中及手术边界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患者术前6~8 h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注射液0.75 mg/kg.术中、术后使用近红外荧光影像系统进行观测并拍照记录.术后在离体病灶荧光边界内、外侧收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可见肿瘤荧光显影,术后离体病灶的肿瘤背景比值(1.58±0.52)明显高于术中病灶的肿瘤背景比值(1.39±0.39)(P<0.05).在荧光边界处,其区分正常上皮与非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57.9%.结论:近红外荧光技术可用于检测口腔癌原发灶切除后是否残存肿瘤组织,可作为确定手术边界的诊疗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通过正确的护理手段可以将支气管哮喘复发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在护士的指导下及护理下,让患者了解哮喘的诱因及预防措施,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结果:尽可能的避免和控制哮喘发作,使肺功能维持在较好的水平.结论: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所患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参与防治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6月自然临产的孕妇453例为对照组,2010年7-12月自然临产的孕妇47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娩护理。评估两组间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程中剖宫产术情况、住院费用、患者出院后满意率等指标的差异,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检查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因产程异常行手术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因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行手术所占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过程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从整体着眼,避免了不必要的护理操作,规范了产程的观察和处理,有助于降低产程异常所致的剖宫产率以及患者住院费用,提高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  相似文献   
35.
韩微  夏义容 《海南医学》2014,(19):2958-296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0.67%,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干预组MBI评分为(70.21±7.15)分,对照组为(36.75±1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为(176.34±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66±7.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道功能、排尿功能和产后阴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105例,随机分为PCEA组(47例)和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自行排尿时间、恶心呕吐情况以及产后24 h阴道出血情况.[结果]PCEA组术后12 h、24 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肛门排气早,自行小便所需时间长,术后阴道出血量少.[结论]PCEA镇痛能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且能促进产妇肛门排气,但易发生呕吐、排尿困难等.需加强术后PCEA镇痛产妇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分析高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高校应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及对网络的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下颌骨节段切除及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同期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的16例患者,均为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常规导板技术组(常规组)和改良数字化导板组(改良组),每组各8例。常规组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常规导板设计手术方案。改良组患者术前行下颌骨锥形束CT(CBCT)及双侧下肢CT血管造影(CTA)检查,数据导入数字化导板软件后模拟手术过程,打印预期重建的3D模型,制作术中准确定位的导板,以达到重建后腓骨骨段精确定位。2组患者术后2周复查CBCT,选取髁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变化为参考,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CT数据,比较2组患者髁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变化。根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患者于术前、后开口度与开口型变化,以及下颌骨重建修复手术效果差异。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在术后3个月左右、义齿修复治疗前,对余留牙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面部外形做出自主等级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患者髁突位置变化明显小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下颌骨形态变化小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术后开口度及开口型恢复更优,患者对咀嚼功能及面部外形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发音功能满意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精确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中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下颌骨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我院急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总结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及一般护理相关措施,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数据及一定的借鉴指导。方法:本文描述8例急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结果:8例急性脂肪肝患者母婴安全,顺利出院。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7000-16000[1],多发生于妊娠 28~ 40 周, 常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孕妇。起病急剧, 病情凶险,立即终止妊娠可使母婴存活率明显提高,孕妇病死率显著下降,对症治疗及护理对与疾病的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TNFAIP3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GEPIA2数据库分析TNFAIP3在ccRCC组织和正常肾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收集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的97例ccR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TNFAIP3蛋白在ccRCC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NFAIP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WHO/ISUP分级、肿瘤最大径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EPIA2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肾脏组织相比TNFAIP3在ccRCC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但TNFAIP3高表达ccRCC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TNFAIP3低表达ccRCC患者(P<0.05);TNFAIP3免疫组化检测证实,TNFAIP3在ccRCC组织中呈淡黄至棕褐色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P<0.05),TNFAIP3表达水平与ccRCC组织的WHO/ISUP肾细胞癌分级、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参数有关(P<0.05),TNFAIP3高表达则提示较好的预后。结论:ccRCC组织中TNFAIP3的表达明显升高,而TNFAIP3高表达的ccR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好于TNFAIP3低表达的ccRCC患者,TNFAIP3参与ccRCC增殖、转移中的作用方式与分子调控机制则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