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双盲法将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分为参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以常规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其护理后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其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GIQLI评分)变化以及护理质量。结果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对比于参照组明显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对比于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对比于参照组明显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对比于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GIQLI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前对比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于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对比于参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在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良好优势,不仅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52.
腮腺浅叶混合瘤包膜不完整 ,单纯剜除易复发 ,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将肿瘤和腮腺浅叶同时切除。这一术式虽能较彻底地切除肿瘤 ,但因手术范围广泛 ,切除的腮腺组织较多 ,故面神经损伤及耳颞神经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1 ,2]。我们自1991年10月至1997年10月用功能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腮腺浅叶混合瘤8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男38例 ,女46例 ;年龄15~75岁 ,平均40.2岁。病期7d~12年 ;发病1年内就诊43例 ,超过5年12例。左侧35例 ,右侧49例。根据肿瘤的部…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系统评价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康复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1 156例患者。功能性电刺激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MD=4.64,95%CI(3.53,5.75),P<0.001]、平衡功能[MD=6.84,95%CI(5.56,8.12),P<0.001]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15.84,95%CI(11.79,19.89),P<0.001]方面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其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54.
与传统肿瘤治疗手段不同,免疫治疗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疗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确定可能受益于ICI治疗的患者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分子成像技术能实现无创实时检测,病灶和体内分布可视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标记ICI作为示踪剂,在肿瘤的分期、疾病的动态监测和ICI治疗受益者的筛选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述评对临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新兴的免疫检查点[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模式的混合式培训方法对急诊科护士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的效果。方法:组建急诊科创新导师团队,运用CDIO教学模式构建急诊科创新培养的教学目标与大纲,开展基于CDIO模式的混合式创新培训,即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分组教学、专业指导、开设工作坊等多种教学形式融合,形成具有急诊科特色的护理创新培训课程,并在导师引导下对全科71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对比培训前、后急诊科护士的创新能力及申请专利数量。结果:培训后我科护士上报本院护理部护理技术创新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均高于培训前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CDIO模式的混合式创新培训课程,更加适合急诊科护士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956.
957.
总结19例重症肺炎患者的肺部康复护理,通过肺部超声检查制定个性化肺部康复方案,实施目标导向性肺部康复物理治疗,包括体位引流、振肺排痰、膨肺、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康复锻炼,以及动态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最终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以Kano模型为基础,分析临床护士对护理机器人应用场景的需求特点,为后期护理机器人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21个省市97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机器人了解程度和偏好、相关技术伦理风险以及基于Kano模型的护理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结果 69.53%的护士听说过用于医院内护理机器人,85.17%的护士期望未来机器人参与辅助性护理活动,74.34%的护士更关注操作护理机器人难易程度;对护理机器人潜在的技术伦理风险担忧总体上处于中立水平,32项护理应用场景需求中,铺备用床、地面/空气消毒、病区入口身份识别和物品运送为期望属性,且重要度排序靠前,需优先进行研究和开发;其余均为魅力属性,前5位为翻身及床上移动、设置提醒、通知检查、病房巡视和床椅转移。结论 护士对护理机器人在临床中使用持积极态度,更倾向于将重复程度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基础性工作授权给机器人,期望进一步提升护理机器人在临床工作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9.
目的基于男性盆腔的解剖学结构, 组合优化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LRC)的操作步骤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 应用四步断离后清扫法RALRC治疗男性膀胱癌(BCa)。关键步骤有, 断输尿管, 断膀胱血管蒂, 断前列腺韧带, 断尿道, 清扫盆腔淋巴结。记录患者的一般特征、技术应用情况、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和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408例RALRC均成功, 无中转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71(IQR:54~88) min, 未见膀胱破裂, 发生尿道近端开放3例, 直肠浆肌层破口2例, 右髂外静脉损伤2例, 左髂外动脉损伤1例, 右侧闭孔神经部分离断1例。术中估计出血量中位数为199(IQR:101~302) ml, 未见迟发性大出血, 围手术期93例输注血制品。病理报告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位数为19(范围:4~62)枚, 淋巴结阳性81例。术后盆腔淋巴漏8例、淋巴囊肿1例, 切口液化7例, 腹壁疝2例。结论四步断离后清扫法RALRC的操作步骤程序化, 手术安全,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比较联影计划系统中食管癌同步推量自动uARC计划与人工计划的剂量学和放射生物学参数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同步推量食管癌患者的优质uARC计划,统计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均值,建立联影计划系统uRT-TPOIS智能计划的优化目标表。另选取21例食管癌病例作为测试病例,使用uRT-TPOIS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人工计划和自动uARC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D_(mean)、PTV的近似最小剂量D_(98%)和近似最大剂量D_(2%)、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剂量、平均计划时间、机器跳数(MU)、肿瘤控制概率(TCP)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不符合的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自动uARC计划的靶区D_(98%)(PTV_(60 Gy):P<0.001,PTV_(54 Gy):P=0.001)、CI(PTV_(60 Gy):P<0.001,PTV_(54 Gy):P=0.002)和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V_(54 Gy):P<0.001)均优于人工计划,而D_(mean)和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V_(54 Gy)(59.32±1.87)∶(59.13±1.64)Gy,(0.19±0.02)∶(0.18±0.02),均为P>0.05];脊髓D_(mean)和D_(max)均优于人工计划[(13.22±4.27)∶(13.75±4.44)Gy,P=0.020;(36.99±1.67)∶(38.14±1.31)Gy,P=0.011];肺V_(20 Gy)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V_(5 Gy)和V_(10 Gy)均值人工计划均低于自动计划(均为P<0.001)。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的平均计划时间分别为(11.79±1.71)min和(53.36±8.23)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人工计划相比,自动计划没有增加跳数[(762.84±74.83)∶(767.41±80.63)MU,P>0.05]。自动计划提高了靶区的TCP值(PTV_(60 Gy) 89.15%±0.49%∶86.75%±6.46%,P=0.004和PTV_(54 Gy) 79.79%±3.48%∶77.51%±5.04%,P=0.006),增加了肺的NTCP值(0.46%±0.40%∶0.35%±0.32%,P<0.001)。但心脏和脊髓的NTCP值,两种计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使用联影智能计划模块实现食管癌自动uARC计划具有临床可行性,并且能够提高靶区适形性,缩短计划设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