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疗效,方法:应用参麦注射液加激素及对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33例(治疗组)并与单纯激素加地症治疗30例(对照组)全对比发析,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3.33%)有显著性差异(u=1.55,P〈0.05),对合并心电图异常的疗效,治疗组心电图恢复率(81.58%)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x^2=4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祛风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治疗组予以养阴活血祛风中药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单个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症状、体征总积分及降低瘙痒面积、瘙痒持续时间、干燥、鳞屑、抓痕血痂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阴活血祛风法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共情能力与产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136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后42 d回院进行产后保健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收集,并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人际反应指针问卷(IRI-C)自评;以EPDS≥9分为划界值将入组者分组及组间比较;分析EPDS评分与IRI-C评分间的关系.结果:共...  相似文献   
24.
益气活血通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痹汤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PN患者,按排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甲钴胺1.5 mg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后改为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2周后再改为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痹汤,口服,2周为1个疗程,停5 d继续下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3种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痹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10月诊断为BO的患儿5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蛋白酶3(PR3)ANCA的浓度,根据其结果将患儿分为ANCA双阴性组(n=22)、ANCA单阳性组(n=17)及ANCA双阳性组(n=20)。比较入院时各组患儿的BO发生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部病理学评分,以及ANCA表达水平及临床症状、胸部HRCT评分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ANCA双阳性组患儿的BO危险因素评分明显高于ANCA双阴性组(P < 0.05),ANCA单阳性组及双阳性组的临床症状、胸部HRCT及肺部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NCA双阴性组(P < 0.05)。患儿出院后随访6个月,MPO-ANCA、PR3-ANCA滴度水平均较入院时和出院时降低(P < 0.05);其临床症状评分亦低于入院时(P < 0.05),但胸部HRCT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NCA单阳性组及双阳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仍高于ANCA双阴性组(P < 0.05)。结论 ANCA表达水平与BO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散结消瘿法治疗热毒壅盛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热毒壅盛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血沉(ESR)的变化;观察两组甲状腺肿大及疼痛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ESR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解毒、散结消瘿法治疗热毒壅盛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血沉情况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以个体化降糖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口服依帕司他,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用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神经电检诊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F、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F、MDA水平的降低程度以及SOD水平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且能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途径、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剂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糖痹颗粒组、模型组、正常组,糖痹颗粒组和模型组采用1%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诱导为糖尿病大鼠模型,糖痹颗粒组灌服1.2 g/(kg·d-1)糖痹颗粒溶液,每日1次,连续8周;模型组、正常组灌服相同比例体积的生理盐水。每2周记录各组实验大鼠体重、血糖等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取材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NGF及SP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和糖痹颗粒组大鼠坐骨神经NGF、SP表达均较正常组低(P<0.01或0.05),但糖痹颗粒组大鼠坐骨神经NGF、SP表达强于模型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糖痹颗粒可减轻大鼠坐骨神经的病理改变。结论糖痹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GF、SP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9.
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指导性思维方法,其能够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汗证的治疗相对复杂,基于上述思想,陈晓雯教授擅从五行学说论治汗证,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按五行归属并根据药物的性味来指导脏腑间的用药,为汗证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补体因子B、Toll样受体4(TLR4)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从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妊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为21~38岁,孕周为21~36周;研究组年龄为22~39岁,孕周为22~37周;研究组按照有无子痫前期分为无子痫前期组68例,有子痫前期组32例;按照子痫前期不同程度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1例,重度组9例;检测血清补体因子B、TLR4水平,分析其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关系及其风险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子痫前期组相比,有子痫前期组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重度组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水平明显升高,且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因素;血清补体因子B检测的AUC为0.736,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