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基于胸腰椎解剖学的研究,设计制作了胸腰椎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以及生物陶瓷人工椎体,并对应用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Kaneda装置以及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等技术重建椎体的动物脊柱标本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6在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国家重点试验室完成。选取正常成年新鲜牛脊柱标本40具,由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试验室提供, 分为正常组,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组,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加植骨组,Kaneda装置加植骨组,单纯植骨不加任何外固定组。应用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联合研制的生物力学测试系统,采用动态加载,应用传感器动态记录方式,对各组牛脊柱标本进行三维六度的测试分析。 结果:①单纯植骨不加任何外固定组在各个方向均最不稳定。②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在前屈,后伸方向明显较Kaneda装置稳定。③在Kaneda装置的对侧即右侧: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在右旋,右弯方向与Kaneda装置固定效果相当,甚至稍强。④在Kaneda装置的固定侧即左侧,脊柱解剖型固定钢板的稳定性稍弱于Kaneda装置。⑤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的固定效果各个方向均较为理想,明显地高于Kaneda装置固定、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的固定,与正常脊柱相当。 结论:应用生物陶瓷人工椎体以及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重建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背景:前软骨干细胞虽然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但生物学性状不稳定,易分化。导入外源性基因能使其永生化,且不改变细胞的表型和性状。 目的:建立永生化大鼠前软骨干细胞株,为以后精确调控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打下基础。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10/20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出生< 24 h的新生SD大白鼠,雌雄不限,用于取前软骨干细胞。 方法: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基因转染,将含有SV40T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SV40T/PUR导入经免疫磁珠分选出的原代前软骨干细胞进行稳定表达,用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软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②质粒鉴定。③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SV40T抗原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⑤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①免疫磁珠分离获得细胞阳性克隆,用免疫组织化学证实FGFR-3表达阳性。②双酶切质粒,电泳证实pCMV为3 kb,SV40T基因为2.3 kb。③嘌呤霉素分离获得转化后细胞阳性克隆,用免疫组织化学证实FGFR-3表达阳性。④提取RNA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成功扩增出588 bp的片段。转染细胞经扩大培养,命名为永生化前软骨干细胞。⑤贴壁培养的转染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22.98±2.77) h,传代、冻存和复苏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从新生大鼠干骺端中分离、培养出前软骨干细胞,pCMVSV40T/PUR转染能使其永生化。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检测由磁性生物陶瓷制作椎体间融合器生物愈合的可行性与稳定性.方法 应用磁性生物陶瓷制作椎体间融合器后,选健康2~4岁山羊9只,平均体重27.8kg,经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安氟醚吸入麻醉后,取右下腹腹膜外斜切口,暴露L3与L4椎间隙后,保留前纵韧带,从椎间隙外侧切开纤维环,摘除髓核后,牵引及撑开椎间隙,刮除软骨终板,凿去大部分椎骨表面皮质骨,植入"楔形"磁性生物陶瓷椎体间融合器.结果 9只山羊均成活,术后约8h即可恢复站立,行走;24h后恢复正常行走,进食,但是活动较少,大多数时间处于卧位,休息;3周后情况明显好转,活动恢复至正常.术后6个月,腹部彩色B超检查未见血拴形成,腹部大血管血供正常.定期X线检查,肉眼大体标本观察,光境观察,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与骨实现牢固的"生物愈合".结论 采用磁性生物陶瓷制作椎体间融合器植入体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g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对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arlov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只在1、3、7天时差异才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按百分制换算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仅在伤后7天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1、3、7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BB评分的敏感性和区分度优于Tarlov评分,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35.
对178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1~13年的随访观察,获得完整资料86例。采用国内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应用骨水泥固定与未用骨水泥固定,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新鲜骨折。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臼已有病变者,宜选用全髋置换术。是否应用骨水泥固定,比较其中、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有骨质疏松者以采用骨水泥固定为好。还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不同强度(0.8、1.6及3.2 mT)的50 Hz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干预后,检测MG63细胞的增值,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体内肺转移等指标。结果:经过磁场干预的实验组MG6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增殖能力下降,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弱,裸鼠体内肺转移形成时间晚,转移灶数目少。结论:低频电磁场能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7.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外源性目的基因的良好靶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177;20)g。干预: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GDNF感染体外培养的BMSCs.并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BMSCs中的GDNF的表达,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GDNF基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的GDNF含量,并通过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观测GDNF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RT-PCR。②免疫荧光结果。③GDNF的体外活性。次要结局:①BMSCs的培养与鉴定。②ELISA检测蛋白表达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dv-GDNF感染BMSCs 48h后即有GDNF的表达.体外培养的BMSCs经Adv-GDNF转染后有GDNF的转录.其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分析.在感染24h岳即有GDNF的表达.并可持续5~7d的高峰Adv—GDNF感染的BMSCs的培养液上清可以促进脊髓背根神经节大量轴突的生长。结论:Adv—GDNF基因可以在BMSCs中稳定、高效表达.其表达的GDNF具有促进轴突生长的活性,为GDNF基冈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9.
王晋贤  陈超  李光辉  方煌  陈安民  李锋  杜杏利 《护理研究》2006,20(12):1074-1075
[目的]研究自身悬吊牵引对脊柱侧弯术前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诊治的120例脊柱侧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利用病人自身的重力进行自身悬吊牵引,对照组病人在牵引床上行常规头盆牵引。[结果]两组牵引前后的X光片Cobb角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悬吊牵引是脊柱侧弯术前护理简单、方便、经济、可靠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正弦波电磁场对鼠骨骺干细胞分化的生物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50Hz正弦波电磁场对大鼠骨骺干细胞分化的生物学影响。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第4代骨骺干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50Hz正弦波电磁场间断刺激。分别绘制2组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曝磁早期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不明显,正弦波电磁场刺激4d和6d能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2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骺干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PTHrp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适当参数的工频正弦波电磁场能促进骨骺干细胞PTHrp蛋白的表达,从而调节其增殖能力,增强分化稳定性,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