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对一带教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06年,我院实行带教老师和护生之间一对一带教,即师生班次相同,一位带教老师全方位对一名护生实行带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根据15年胃镜检查资料,分析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胃癌(GC)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总检出率、年度检出率、年龄高峰分布、平均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等。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4年12月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四种疾病总检出率、年度检出率、年龄高峰分布、平均发病年龄。结果DU、GU、GC、RE总检出率分别为17.3%,4.1%,1.8%及1.1%,DU、GU年度检出率呈下降趋势,GC、RE年度检出率呈上升趋势,DU、GU、GC、RE平均检出年龄分别为(43.51±8.08)岁、(51.82±6.98)岁、(67.00±7.28)岁、(60.00±9.72)岁,年龄高峰分布分别为30~39岁、60~69岁、≥70岁、≥70岁。结论DU、GU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关,GC、R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上升原因需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63.
陈俊红 《中原医刊》2004,31(24):47-48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病人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后的营养状况.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0例全胃切除术后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的资料,着重介绍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全组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严重并发症病例,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时肠内营养支持各项管理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1病例报告男,66岁。活动后胸闷、气喘8a,加重伴咳黄痰3d入院。查体:T38.2℃,P98次/min,R22次/min,BP10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半卧位,口唇紫绀,双肺可闯及干呜音,肺底有湿性罗音,以左肺为主,HR98次/min,律齐,二尖瓣、三尖瓣区可闻及SM3/6级,双下肢轻度水肿,人院后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Ⅲ度,肺部感染,给予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持续微泵输入并予以头孢哌酮钠抗感染。由于每日所进液体量较多,  相似文献   
65.
我科2004-08~2005-06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根治术19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51.5岁.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器质性心脏病、全身高凝状态、左房血栓等.  相似文献   
66.
67.
老年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37例 ,女 11例。年龄 6 0~ 82岁。其中脑梗死41例 ,脑出血 7例。均经头颅CT证实 ,均于本次病后出现癫痫发作。癫痫类型 :简单部分性运动性发作 16例 ,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 3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2例。癫痫发作时间 :9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16例偏瘫后数小时至 1周内出现癫痫 (早发性癫痫 )。 2 3例病后 2周出现癫痫 (晚发性癫痫 )。脑电图 :43例行脑电图检查 ,均在癫痫发作后 3d内进行 ,正常 3例 ,40例异常脑电图中弥漫性θ波背景上有局限性θ波活动明显增加者 12例 (有的为短程θ节律 )。 5例出现病灶区棘慢或尖慢…  相似文献   
68.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4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2例为酮症高血糖症。(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为突发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3)影像学表现: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像,并在1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T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2像则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无水肿征象。(4)本组患者中4例给予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2例患者没有使用上述药物,但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治疗,症状均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未系统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结合特定部位的变化性影像成像及肢体舞蹈样动作可以做出诊断。通过控制血糖,症状可以短期缓解。是否服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对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照观察活血、益气、软坚不同中医治则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并进一步论证中医不同治则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予以活血、益气、软坚药物组进行治疗实验,并与抑肝纤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结束后常规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测定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并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肝组织TGF-1β、PAI-1和胶原纤维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抑肝纤组、活血组、益气组大鼠病理学改变有明显改善,肝组织Hyp含量、胶原纤维面密度及肝组织TGF-β1、PAI-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软坚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变化不明显,各治疗组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可明显下调TGF-1β、PAI-1蛋白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PAI-1将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益气健脾法亦具有一定的下调TGF-1β、PAI-1蛋白表达作用,并可能会弥补单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存在的不足;单用软坚散结对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无逆转作用;中药复方抑肝纤具有促进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70.
"三基"考试改革特色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随着医务人员学历层次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三基”的认识逐渐淡化,“三基”考试管理日趋松懈,考试方法陈旧,流于形式,缺乏实效,不能适应其服务于临床的客观需要,不利于培养创造型医学人才,只有进一步完善“三基”考试制度,提高管理技巧,才能发挥“三基”的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