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0 毫秒
61.
全麻深度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乙醚麻醉分期之后数十年来,全麻深度判断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未解决。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和仪器监测两方面。前者有:呼吸、循环、眼、皮肤、消化道和骨骼肌体征,是临床判断的基本方法。其缺点是过于粗略、影响因素多,可靠性受限。近年来仪器监测发展迅速,其中有:药物摄取监测、指端容积描记图、手指动脉血压、皮肤电阻、眼球震颤、食道下段收缩性、肌电图、脑电图和诱发电位,都多少与全麻深度相关,但因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无一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多指标综合监测或许可提高准确性,而高度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脑电图监测可能较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Knightstar-330无创呼吸机治疗胸腹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1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腹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印治疗组(n=11)与对照组(n=10),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Knightstar-330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鼻导管吸氧。结果治疗组11例中有10例在24h后病情缓解,1例恶化,改用有创通气;对照组10例中有3例在24h后病情基本缓解,另7例病情加重,使用有创或无创通气。结论Knightstar-330无创呼吸机治疗胸腹手术后的低氧血症有明显疗效,若对无创通气初期血气分析无改善者,要尽快进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严重度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休克早期、有发展为MODS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给予EGDT)和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乳酸浓度、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同时计算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并统计ICU死亡率。结果EGDT组MOD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EGDT组MODS患者的第2、4天血乳酸浓度、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5,0.016,0.009,0.010,0.002)。EGDT组MOD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EGDT组中严重感染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7,0.044)。结论EGDT可以减少MODS发病率,减轻MODS严重度,以及不仅可以降低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同时也可以降低非严重感染伴发MODS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4.
胸腺肽α1对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被研究的42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1,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率、二重感染率、混合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下降程度亦比对照组显著,二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胸腺肽α1对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肺部感染有防治作用,而且可降低白细胞、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5.
阿片类药物与镇静催眠药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大剂量芬太尼代谢缓慢,延长术后呼吸支持和ICU停留时间。舒芬太尼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10倍,具有起效快、药效强、麻醉恢复快、呼吸抑制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异丙酚可提供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且麻醉恢复快。异丙酚与舒芬太尼之间具有药效动力学协同作用。其联合应用适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国内外已有广泛研究,但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的麻醉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观察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6.
听觉诱发电位(AEP)分析用于监测病人麻醉术中的意识水平是近年来有关麻醉深度方面研究的焦点。近几年有关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AEP)的研究尤为突出[1-2]。MLAEP的A-Line自动回归模式(ARX)指数(AAI)是一种AEP的自动回归分析模式计算得出的指数[3-5]。目前已由丹麦Danmeter公司制成A-Line AEP监测仪。本文通过对临床病人使用镇静催眠药后MLAEP ARX指数与意识程度的关系观察分析,就MLAEP的ARX指数分析对意识状态的监测作用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67.
BIS对外科危重患者镇静深度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监测外科危重患者镇静深度中的价值.方法 60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静脉靶控、持续输注丙泊酚或持续输注咪唑安定维持患者的镇静深度在Ramsay评分2~5分,记录患者用药前后每小时Ramsay评分和需要吸痰时气管吸痰评分(TSS)和BIS指数,直到患者撤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后结束.比较BIS指数与Ramsay评分和TSS评分的相关性.计算BI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根据ROC曲线和BIS评价镇静深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寻找最适BIS值.结果 随镇静深度的加深,BIS明显降低,BIS值与对应的Ramsay和TS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852和-0.752,均P<0.01).Ramsay 评分(2~5)分和TSS评分(2~4)分镇静适度时对应的BIS临界值为58.5~82.5.结论 BIS监测与Ramsay评分和TSS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IS可连续、客观地监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深度,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观察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心腔内栓子的发生率、发生的时段和程度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14例ASAⅡ-Ⅲ级在全麻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用TEE观察手术开始、磨锉髋臼、植入髋臼假体、股骨锉髓、股骨假体植入和关节复位各时间段心腔内栓子的发生率和程度;同时行有创血压监测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循环呼吸系统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的右心房均观察到了“阵雪样”的栓子影像,其中植入髋臼假体、扩髓、股骨假体植入及关节复位时最显著;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ETCO2)、氧分压(PO2)全程无明显变化,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关节复位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TEE观察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普遍存在着心腔内微栓子,应引起高度萤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小剂量减阻剂聚乙二醇(PE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大鼠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LPS)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在显微镜下观察脊斜肌微循环并录像。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复方氯化钠+PEG液复苏,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复苏,记录造模前、造模成功和复苏后大鼠微血管管径、单位血管内每分钟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滚动速度、贴壁白细胞数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血乳酸浓度,记录复苏结束后大鼠生存时间。结果与造模前相比,给予LPS后大鼠局部微循环血液流速减缓,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滚动缓慢(P<0.01),贴壁数量增加(P<0.01),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乳酸水平明显上升(P<0.01)。液体复苏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加快,单位血管内每分钟通过的白细胞数量较少(P<0.05),白细胞滚动速度增快(P<0.05),贴壁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乳酸值则明显降低(P<0.01),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PEG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早期液体复苏时的微循环,并能更好地维持血压,降低血乳酸浓度,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0.
部位麻醉术中乙咪酯自控镇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部位麻醉时应用乙咪酯自控镇静 (PCS)对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部位麻醉患者 2 0例。术中采用乙咪酯PCS。使用Graseby镇痛泵静脉给药 ,每次给药量为 1mg ,2 0秒完成 ,无锁定时间 ,患者可根据需要按压给药按扭 ,直至满意。每 5分钟记录一次镇静程度、呼吸通畅程度、SpO2 、BP、HR、患者按压的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结果 :乙咪酯PCS起效时间为 2 1± 1 3分钟。在 2 4 0次记录中无一镇静过度。所有患者SpO2 及呼吸道通畅度均未受影响。在PCS初 5分钟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均较多 (P <0 0 5 ) ,10分钟后明显减少并趋稳定。给药前后BP、HR无显著性改变。 95 %患者对此方法评价好。结论 :乙咪酯PCS具有安全可靠、呼吸循环影响小及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可应用于部位麻醉患者术中镇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