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51.
通过使用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可实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信息;自动回写体温单及医嘱执行时间;简化护理文书,节约记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共享信息资料;提供统计查询,开展科研教学。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在外科ICU机械通气病人中镇静的效果. 方法 外科ICU机械通气病人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n=16)靶控输注异丙酚,以0.5~2.0 μg/mL为目标血药浓度维持目标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2~5分);持续组(n=16)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以0.5~2 mg/(kg·h)的输注速度维持同样的目标镇静深度,两组均辅以舒芬太尼2~5 μg/h的输注速率镇痛.记录每小时心率、血压、呼吸、脉氧饱和度,药物调整次数,舒芬太尼和异丙酚的用药总量,总镇静时间及理想镇静时间,计算镇静效率,停药后苏醒时间. 结果 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药量、异丙酚用药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利事件评分、药物调整次数持续组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镇静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靶控组明显优于持续组. 结论 靶控输注更容易控制镇静深度,两种输注方式对短期镇静异丙酚用药量及苏醒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3.
无创呼吸机治疗手术后低氧血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Knightstar-330无创呼吸机治疗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Knightstar-330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鼻导管吸氧。结果治疗组30例中有28例在24小时后病情缓解,2例恶化,改用有创通气;对照组30例中有9例在24小时后病情基本缓解,另21例病情加重,使用有创或无创通气。结论Knightstar-330无创呼吸机治疗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有明显疗效,但亦有其局限性,若对无创通气初期血气分析无改善者,要尽快进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犬单肺移植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低温的影响。方法 健康犬14条随机分为供肺犬和受肺犬各7条。受肺犬行单肺移植30分钟后,采用物理方法(腹腔大网膜及颈部、四肢大血管处用冰袋冷敷)降温至35℃,观察30分钟,然后复温,测定受肺犬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肺血管阻力(PVR)、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左室每搏功(LVSW)和右室每搏功(RVSW)。结果 与术前基础值比较,单肺移植后30分钟的MPAP、PVR、SVR和RVSW显著升高,CO和LVSW显著降低(P<0.05)。降温后,PVR和SVR比肺移植后30分钟进一步升高,HR、MAP、CO、LVSW进一步降低(P<0.05),MPAP和RVSW降温前后保持不变。复温后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结论 单肺移植可引起犬肺动脉压升高和体循环功能紊乱,低温进一步加剧肺移植术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55.
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犬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构建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SW-RDS)的犬模型,为研究海水淹溺后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表现和治疗提供平台。方法 选择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n=4)和模型组(n=8)。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指标和肺组织细胞学变化,并检测支气管肺泡液和血液乳酸脱氢酶(LDH-L)、碱性磷酸酶(ALP)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和乳酸的变化,病理结果显示肺组织损伤明显,LDH-L和ALP持续显升高。上述变化符合SW-RDS的诊断标准。结论 SW-RDS犬模型能够反映海水淹溺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和SW-RDS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6.
本文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观测了心胸手术麻醉过程中呼吸功能变化,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ASAⅠ~Ⅱ级病人24例分为两组,侧卧位开胸手术组(T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7.8±9.0)岁,体重(50.6±8.5)kg。体外转流(CB...  相似文献   
57.
58.
连续无创手指动脉压(FAP)监测能测量每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和脉率(PR),并能显示实时的动脉压波型和趋势图,虽已应用于临床,但其准确性仍有争论[1,2]。本文通过全麻诱导过程中FAP与桡动脉直接测压(RAP)的比较,评价麻醉中的FAP的准确性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ASAⅠ~Ⅲ级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42±141岁,平均体重542±72kg,所有病人均无外周血管疾病。麻醉诱导 用异丙酚25mg/kg、阿曲库铵05mg/kg、芬太尼01mg静注,经口气管插管。资料收集 用20…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预防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69例,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停止硬膜外腔麻醉,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止吐药,5min后各组患者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进行术后镇痛,并根据应用止吐药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N组42例,生理盐水2ml,C组44例,地塞米松10mg 恩丹西酮4mg;D组42例,地塞米松10mg;F组40例,恩丹西酮4mg.结果:C,D,F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N组,与D,F两组相比,C组患者恶心和呕吐总发生率下降更显著,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比单用地塞米松或恩丹西酮能更有效地防治硬膜外腔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性呕吐。  相似文献   
60.
全麻深度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乙醚麻醉分期之后数十年来,全麻深度判断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未解决。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和仪器监测两方面。前者有:呼吸、循环、眼、皮肤、消化道和骨骼肌体征,是临床判断的基本方法。其缺点是过于粗略、影响因素多,可靠性受限。近年来仪器监测发展迅速,其中有:药物摄取监测、指端容积描记图、手指动脉血压、皮肤电阻、眼球震颤、食道下段收缩性、肌电图、脑电图和诱发电位,都多少与全麻深度相关,但因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无一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多指标综合监测或许可提高准确性,而高度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脑电图监测可能较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