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446篇
内科学   33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67篇
综合类   932篇
预防医学   40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66篇
中国医学   460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缺血性神经病是指那些伴有闭塞性血管病的周围神经疾患.虽然其神经病学的所见可伴有急性和慢性缺血,但缺血性神经炎常见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本文结合文献对缺血性神经病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作一概述.解剖学:1905年就有人提出节段性神经缺血可能引起Wallerian变性.这个结论虽然基于当时的实验研究,但始终遭到驳斥并被认为是不正确的.这个认识过程反映了对周围神经血管的解剖有更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2.
关于腰椎滑脱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疼痛原因复杂,治疗常有困难,疗效时有不佳.对伴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存在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若需要手术,应做何种手术?整复、固定、减压、融合?静态影像有轻度滑移是否一定就是不稳?若需要减压,是否常规做椎板切除?若需要融合,应采用何种融合方式?是否一定要内固定?何时应用内固定……等诸多问题.本期邀请了国内部分老、中、轻专家,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讨论,供同道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比较颈椎前路非限制性钛板与限制性钛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颈椎标本(C2~T1),在MTS脊柱三维运动系统上先后测量C5/6完整、椎间盘摘除、椎间单纯植骨、限制性钛板及非限制性钛板固定状态下C5~C6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时的活动范围(ROM).结果:单节段椎间盘摘除可造成颈椎明显失稳,单纯椎间植骨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限制性与非限制钛板固定均可以显著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在屈伸及旋转运动中两种钛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侧弯运动时限制性钛板稳定性高于非限制性钛板.结论:在单节段颈椎减压植骨融合时前路限制性与非限制性钛板均可以显著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脊髓或马尾被一骨性或纤维性间隔纵向裂成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半。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关于脊髓纵裂的命名并不  相似文献   
35.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颈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 3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8年.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JOA评分由术前的(7.3±1.5)分提高到(12.2±3.0)分.其中优14例,良11例,可6例,差2例.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3例术后顽固性颈肩痛(轴性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多平面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累计节段越多,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36.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37.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是神经外科疾病救治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大面积脑梗塞是颅脑损伤病人临床少见的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一旦合并大面积脑梗塞,则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院自1999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人髓核软骨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髓核软骨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种子细胞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髓核组织取材于3例脊柱侧凸行前路矫形手术者(年龄11~13岁),依次用0.25%胰蛋白酶和0.2%Ⅱ型胶原酶分离髓核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F12培养液培养细胞,取传1~7代次细胞进行光镜、电镜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对细胞计数、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摄取进行比较,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的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信使RN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传3代之前的细胞形态正常,胞浆丰富;传4代起.部分细胞的形态逐渐向长梭形演化.与传1代细胞相比,传2、3代细胞数量增殖无明显减缓(P>0.05),传4代细胞第4天开始生长减慢(P<0.05),传5Ⅰ7代细胞第2天即较转1代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传1Ⅰ3代细胞的MTT摄取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传1代相比,传4代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5Ⅰ7代的差异更显著(P<0.01).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在传3代之前各代次的mRNA表达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传1代相比,Ⅱ型胶原从第4代起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聚集蛋白聚糖从第5代起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从传5代起髓核软骨样细胞开始表达Ⅰ型胶原:结论:髓核细胞传代后前3代细胞形态良好,增殖能力强,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良好,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9.
宫腔内妊娠物残留是育龄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常见病因,长时间的阴道流血会继发感染,导致不孕,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的观察一目了然,可在宫腔镜下诊断、定位和治疗,同时能诊断有无宫腔畸形等异常情况。本院从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7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