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探究治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介导免疫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参味宁郁片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症模型、持续接受21 d CRS刺激;艾司西酞普兰组每日在CRS应激前1 h给予艾司西酞普兰(30 mg·kg-1)灌胃给药;参味宁郁片组每日在CRS应激前1 h给予参味宁郁片(18 mg·kg-1)灌胃干预。实验前、后通过体质量变化、糖水实验、旷场实验测试,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LR4,MyD88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实验前,各组大鼠行为学基线水平具有一致性、各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推移应激负荷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接受CRS应激21 d后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水平运动评分和垂直运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味宁郁片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水平运动评分和垂直运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参味宁郁片表现出明显的抗抑郁效应;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TLR4,MyD88蛋白及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0含量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参味宁郁片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逆转了应激诱导的海马TLR4,MyD88蛋白及血清炎性因子IL-1β含量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降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诱导抑郁症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后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NBD-C6-HPC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Hep-2细胞膜脂质,以肝素钠为阳性对照,借助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检测栀子提取物ZG对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正常细胞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漂白后荧光恢复率为73.89%;病毒感染后Hep-2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荧光恢复率为18.54%;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细胞膜流动性明显恢复,荧光恢复率为61.21%;肝素钠作用后细胞膜流动性明显恢复,荧光恢复率为56.62%。结论通过改善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可能是栀子提取物ZG抗病毒感染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x)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PDL)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菌活性。为了增强抗菌药效、减少Amx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抗肺炎链球菌感染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以肺炎链球菌滴鼻感染ICR小鼠建立小鼠细菌性肺炎模型;以肺指数、肺组织病理评分、炎症因子表达等作为评价指标,考察PDL和Amx联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肺炎的保护作用。结果PDL液和Amx联用能显著抑制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小鼠肺炎病变,两药联用对感染小鼠具有协同抗感染作用,其中Amx(每日0.37 g/kg)与PDL(每日5.5 mL/kg)联用的联合指数为0.12,对肺炎的治疗表现为强协同作用,肺指数抑制率达到61.22%,肺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和单一药物组(P<0.05,P<0.01);Amx(每日0.37 g/kg)与PDL(每日2.75 mL/kg)联用的联合指数为0.57,为协同作用。两药联用能显著抑制感染小鼠体重下降,改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P<0.01),同时显著抑制细菌感染诱导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P<0.01)、白细胞介素-8小鼠同源物(KC)(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P<0.01)的表达升高。结论PDL和Amx联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肺炎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急性咽炎的最佳用法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氨水咽部喷雾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液感染2种方法造成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设置4~10喷/次,6~10次/d,共12个给药组,评价开喉剑喷雾剂的最佳用法用量。结果:开喉剑喷雾剂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减轻大鼠咽部肉眼病变及镜下组织病变,药效稳定剂量范围为6~10喷/次、8~10次/d。结论: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大鼠急性咽炎模型的最佳剂量范围为6~10喷/次、8~10次/d。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血栓形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凝血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血小板障碍等方面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导致宿主免疫血栓的致病机制。结果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失控的免疫血栓形成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补体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糖萼损伤等有关,是造成患者重症及死亡的关键原因。结论 深入研究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免疫血栓的发病机制,开发并评估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轻该病的急性和远期后果,对未来应对其他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在人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模型上,研究金柴抗病毒胶囊的治疗作用,为评价其防治冠状病毒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取Balb/c小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感染组、寒湿组、寒湿疫毒袭肺证模型组、金柴抗病毒胶囊高、低剂量组(1. 76,0. 88 g·kg-1·d-1),采用寒湿刺激加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模拟人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证的病证结合模型,通过观察Balb/c小鼠行为表征、肺指数、病毒载量、肺组织病理改变来评价金柴抗病毒胶囊的治疗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和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含量。结果:与寒湿疫毒袭肺证模型组比较,金柴抗病毒胶囊可增加寒湿疫毒袭肺证小鼠的活动度和反应能力,改善小鼠皮毛和大便状态,金柴抗病毒胶囊高、低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肺指数(P0. 01),明显升高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含量(P0. 05,P0. 01);金柴抗病毒胶囊低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MTL含量,显著降低肺组织中病毒载量和IL-6,IL-10,TNF-α,IFN-γ含量(P0. 01),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结论:金柴抗病毒胶囊在人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证模型上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以改善寒湿证的行为表征和胃肠道指标水平,同时减低肺指数和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初步探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含量、提升淋巴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一叶抗流感胶囊的药效作用。方法通过大鼠酵母致热实验观察其解热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的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延长1h热刺痛引起的痛阈值,一叶抗流感胶囊还能明显的抑制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结论一叶抗流感胶囊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慢性应激,并在造模前1 h灌胃给药,共持续21 d。实验前后通过体质量变化、糖水实验、自发活动开场实验测试,观察各组大鼠相应指标的评分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小鼠悬尾抑郁模型:连续给药7 d后用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记录活动次数,再将小鼠悬尾后记录小鼠不动时间,探究各给药组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在造模21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水平及垂直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显著降低(P<0.05),参味宁郁片低剂量组在糖水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参味宁郁片3个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慢性应激模型大鼠CRF的含量,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ACTH水平(P<0.05)。小鼠悬尾抑郁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悬尾后的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均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体外三阶段层递探查法探查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MMC)的成功率,并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MMC的解剖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近期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60颗,采用肉眼直视下探针探查、显微镜辅助探查、显微镜辅助超声预备三阶段层递探查法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MMC,最终对未发现MMC的离体牙采用透明牙染色法,以此为对照评价上述三阶段探查MMC的成功率;分析MMC的形态分类以及在各年龄段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层递探查法各阶段探查离体牙MMC的发现率分别为5.3%(3颗)、8.8%(5颗)、21.1%(12颗);经透明牙染色法确认后,有1颗离体牙的MMC被遗漏;体外三阶段各自的探查成功率分别为23.1%、38.5%、92.3%;第一、二阶段MMC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阶段与第一、二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的根管解剖学分型多为融合型(3-2型、3-1型);MMC在21~40岁组中的发现率最高(33.3%)。结论体外三阶段层递探查法能有效提高下颌第一恒磨牙中MMC的发现率,在显微镜辅助超声预备下探查MMC的成功率明显较高;MMC的解剖形态相对复杂,与近中主根管间的联系紧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MMC的发现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通过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获得与新型冠状病毒及新冠肺炎主题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再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6.R5及VOSviewer对所获得文献的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中文文献4 568篇,英文文献10 048篇,时间跨度为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文作者间主要为散在合作关系,仅有个别小型合作团体形成;英文作者间有合作团体形成,但团体间合作并不密切。中文文献热点关键词主要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等,英文文献热点关键词主要有"COVID-19 "、" coronavirus "、" SARS-CoV-2 "、" SARS "、" pneumonia"等。结论:疫情防控问题始终是重点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人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