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化疗期不同时间服用甲羟孕酮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不同时间服用甲羟孕酮后对改善化疗期所致的食欲减退、恶心、体质量改变等生活质量的作用。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全组102例肺癌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明确诊断。分为3组:第1组:化疗前≥3d开始服用甲羟孕酮(32例);第Ⅱ组:化疗同一天或化疗前&;lt;3d开始服用甲羟孕酮(37例);第Ⅲ组:化疗结束服用甲羟孕酮(33例)。甲羟孕酮25mg。3次/d,连服10—14d;化疗选用以长春地辛、顺伯、异环磷酰胺为主的方案,辅助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控制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结果 在化疗期间食量不减或增加者69例,Ⅰ组为91%(29/32),Ⅱ组为68%(25/37),Ⅲ组为45%(15/33);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tⅡ=2.28;tⅢ=4.22)。食量减少者33例,Ⅰ组发生率9%(3/32),Ⅱ组发生率32%(12/37),Ⅲ组发生率55%(18/33),其中Ⅰ、Ⅱ组减少幅度轻,恢复时间快。接受化疗时50%未发生恶心,其中Ⅰ组(63%)明显优于Ⅱ组(49%)Ⅲ组(39%)。体质量不变或增加者70例,其中Ⅰ组为88%(28/32);Ⅱ组为70%(26/37);Ⅲ组为48%(16/33)。Ⅰ组与Ⅲ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t=3.58)。结论 化疗前提前服用甲羟孕酮更能发挥其抗胃肠道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迪 《中国药业》2012,21(16):61-62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门诊用药患者220例,询问其用药情况,并进行用药依从性判断。通过设计问卷表进行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20例患者中,配合调查200例(90.91%),200例患者用药依从122例(61.00%),不依从78例(39.00%)。78例不依从患者平均年龄为(60.12±15.34)岁,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69.23%),经济状况较差,病程平均(45.23±12.23)d。不依从影响因素为药品标签太专业,药品因素,担心药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复杂,迷信媒体广告,医患关系紧张等。结论影响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门诊药师应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能,加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流行病学、实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阿斯匹林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够降低人或动物的结肠癌、食道癌、胃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郑迪 《新中医》2015,47(12):39-41
目的:观察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抗结核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行白及止血抗痨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痰菌阴转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1%、77.1%,高于对照组80.0%、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月咳嗽、胸闷及咯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及止血抗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疗效明确,痰菌阴转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郑迪  张东  张廷继 《护理研究》2013,27(8):732-7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主观幸福感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出院时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晚期前列腺癌病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来源、作用及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27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2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中s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病人胸液中sVEGF的水平为1186ng/ml(345-1957n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03 ng/ml(152-572ng/ml)(P<0.05)。胸液中的sVEGF与LDH(乳酸脱氢酶)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40,P<0.05)。结论恶性胸液中的sVEGF主要是来自于胸膜肿瘤转移灶,并在恶性胸液的形成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上鉴别良恶性胸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然病程下HBV-DNA呈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孕妇在孕早期、中期及晚期时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功能检测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分析在医院门诊部接受诊治的31例CHB合并HBV-DNA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T1期(孕早期)、T2期(孕中期)及T3期(孕晚期)的CHB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A病毒载量及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胆碱酯酶ChE、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T1、T2、T3期CHB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自然病程下CHB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在T1、T2、T3期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期CHB孕妇的血清肝功能指标GGT、ALP、ALT等水平均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上升,并伴随了整个妊娠过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CHB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功能检测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自然病程下CHB孕妇不同孕期的HBV-DNA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未接受相关抗病毒治疗则可能存在肝功能损害现象,但HBV-DNA载量的多少不能用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立医院应就医院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进行深度剖析和精准定位,以期在新医改持续深化及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转型。本研究结合SWOT分析法将医院自身优势、劣势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出发,就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完善职能管理能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以及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等方面,探讨医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制定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大多出现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大多造成溶骨性破坏,由此导致一系列骨相关事件,如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转移到骨组织中的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乳腺癌细胞通过分泌PTHrP,促进RANKL分泌并减少OPG合成,造成RANKL/OPG的比例失调,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造成骨质溶解,骨基质中的TGF-β大量释放又反过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分泌PTHrP。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骨转移中的"恶性循环"研究进展,以期为以此"恶性循环"为靶点的骨改良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50%~70%)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FFR测得值分为FFR≥0.8组(23例)和FFR0.8组(14例)。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肌酐、血糖等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纤维蛋白原与FFR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血糖水平等,结果显示FFR0.8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FFR≥0.8组(3.50±0.72 g/L比2.68±0.63 g/L,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与FFR值呈负相关(r=-0.47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最适宜的截断点为2.692 g/L,应用FFR值=0.8作为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有无缺血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65.2%。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肌有无缺血,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肌缺血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肌有无功能性缺血及支架植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