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在PubMed,Elseiver,Ovid和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VEMAN 4.3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各研究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结果之间无异质性.未见明显发表偏倚.4个研究合并后,AA/(AC+CC)基因型的OR=0.41,95%,CI为0.28~0.58,Z=4.88,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A/C的OR=0.43,95%,CI为0.30~0.60,Z=4.77,P<0.00001.汉族人群3个研究合并后,AA/(AC+CC)基因型的OR=0.35,95%,CI为0.22~0.57,Z=4.28,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A/C的OR=0.49,95%,CI为0.32~0.75,Z=3.29,P=0.001.中国汉族和壮族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中国人群脑梗死的低危因素.  相似文献   
72.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PubMed,Elseiver, Ovi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2。 资料选择:纳入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纳入文献由两名作者进行质量评价,经严格筛选后,采用RVE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偏倚评估。 结局评价指标:E-选择素基因S128R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 结果: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各研究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之间无异质性,未见明显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卒中组(AC+CC)/AA基因型的OR=1.93, 95%CI为1.55~2.41, Z=5.80, 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C/A的OR=1.80, 95%CI为1.47~2.22, Z=5.59, P<0.00001。对研究中国人群的4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AC+CC)/AA基因型的OR=2.36, 95%CI为1.68~3.31, Z=4.99, 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C/A的OR=2.25, 95%CI为1.63~3.12, Z值=4.80, P<0.00001。 结论: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是缺血性卒中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3.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县级基层医院护士的亚健康状态与其工作压力源.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302名基层二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关于各自健康状态和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 50.70%的被调查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护士的亚健康状态与其工作压力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护士担心工作出现差错事故是处于亚健康的护士所感受到的五项主要工作压力源中最主要的原因.结论 县区级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比较大,处于亚健康状态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4.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县级基层医院护士的亚健康状态与其工作压力源.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302名基层二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关于各自健康状态和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 50.70%的被调查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护士的亚健康状态与其工作压力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护士担心工作出现差错事故是处于亚健康的护士所感受到的五项主要工作压力源中最主要的原因.结论 县区级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比较大,处于亚健康状态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从耐利福平(RFP)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RFP依赖的菌株,并在小鼠模型中验证RFP依赖现象,同时分析RFP依赖菌株的特征。 方法 采用7H11培养基绝对浓度法对46例临床分离菌株进行RFP依赖菌株筛选。以筛选得到的体外具有典型的RFP依赖现象的05116菌株建立气溶胶感染的小鼠模型,小鼠按照给药的种类和给药单位剂量分成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10 mg/kg Rfb(Rfb10)组、10 mg/kg RFP(RFP10)组、20 mg/kgRFP(RFP20)组,每组各10只,观察给药4、8周的体质量、肺荷菌量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各组之间差异,以验证小鼠体内是否存在RFP依赖现象。比较RFP耐药株和依赖株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以鉴定RFP依赖株的特征。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从46例RFP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到18例RFP耐药伴依赖的菌株和28例RFP耐药非依赖的菌株。感染小鼠模型给药8周,各组小鼠的活菌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RFP20组(lgCFU为6.60±0.82)、RFP10组(lgCFU为6.44±0.36)、Rfb10组(lgCFU为6.32±0.55)、对照组(lgCFU为6.20±0.28),接近于最初感染的菌量(lgCFU为5.93±0.14),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8、2.21、2.45,各组P值均大于0.05)。RFP耐药株8例和依赖株11例,分别有3/8和4/11的菌株在rpoB基因526位发生突变,2/8和6/11的菌株在rpoB基因531位发生突变。 结论 RFP临床耐药株中RFP依赖菌的检出率高,其RFP依赖现象在小鼠体内得到初步验证。RFP耐药株和依赖株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基本相同,因此RFP依赖的原因是表型变异还是其他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76.
77.
考察了溴莫普林胶囊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溴莫普林及其胶囊剂须在密封条件下保存,在此条件下贮存期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78.
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应用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7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措施以及音乐疗法,每次听音乐30 min,每周随访一次,坚持3个月。对照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接受在住院期间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咨询,每周随访一次,坚持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和心理反应的变化。结果增加行为干预措施以及音乐疗法后,降压效果和心理反应比单用药物改善,两组的血压及焦虑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并能改善病人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采用从痰论治法,对玉夏稳压胶囊治疗痰湿证类老年高血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降压效果、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以尼群地平片为对照组,以玉夏稳压胶囊为观察组(痰湿证类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观察组降血压显效率为61.25%对照组显效率为52.56oA(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25%,优于对照组的88.46%(P〈0.05)。结论玉夏稳压胶囊治疗痰湿证类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0.
摘 要:目的:分析 2010—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时间趋势,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卫生政 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分析 2010—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居民主要死亡信息,计算死亡率、年度变化百 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2010—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 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及营养和代谢疾病、损伤中毒;2010—2015 年,总体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2010—2019年,内分泌及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0—2019年,15~59岁 年龄段人群损伤中毒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0—2019年,60~79岁年龄段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80岁年 龄段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负担较高,相关管理部门 应制定合理的政策控制疾病发展,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害,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