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唤醒质量、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静脉输注(10min输注完),继予0.5μg.kg-1.h-1速率输注至缝合切口;C组输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唤醒试验开始前15min停止泵注所有麻醉药,唤醒试验结束后继续泵注。记录唤醒及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相应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使用血管活性药以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并对唤醒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唤醒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质量D组优于C组(P<0.05)。麻醉后各时点MAP和HR D组均低于C组(P<0.05);且术后寒战发生率D组少于C组(P<0.05)。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提高术中唤醒质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2.
Our study investigated the neurotoxicity of quinolinic acid(QA) to 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observ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N-methyl-D-aspartate(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MK-801 and magnesium ions on the QA-induced injury to SGCs,and analyzed the role of QA i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induce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After culture in vitro for 72 h,SGC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media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blank control group,the QA injury group,the MK-801 treatment group,and th...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CJD)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时各项辅助检查手段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病程不同时期头颅核磁弥散加权像(DWI)、24h动态脑电图(EEG)、脑脊液14-3-3蛋白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敏感性.在计算某一检测手段的敏感性时,以特异性临床表现结合2项或以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作为诊断的公认标准.结果 在53例sCJD患者中,列入病程早期、中期及晚期统计的例数分别为24、53、22例(其中部分患者跨越2或3个时期).随病程进展,DWI敏感性(早期:58.3%;中期:84.6%;晚期:94.7%、EEG敏感性(早期:45.8%;中期:62.7%;晚期:77.8%、脑脊液14-3-3蛋白的敏感性(早期:l1.1%;中期:52.9%)及PET-CT的敏感性(早期:80%;中期:100%)均逐渐增高.除晚期未行PET-CT检查外,其他各期PET-CT的敏感性均优于其他辅助检查.结论 sCJD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各辅助检查的敏感性不同,在病程不同阶段进行多次复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PET-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诊断sCJD可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0~15MeV中子诱发239Pu裂变产额能量关系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0~15 MeV中子诱发 239Pu 裂变产物的累积产额随入射中子能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加权平均和ZOTT评估的方法对裂变产物核的累积产额实验数据进行评价推荐,通过SPCC程序拟合和多模式模型理论首次得出产额能量关系。结果 评价推荐了0~15 MeV中子诱发 239Pu 裂变的 85Krm87Kr 、 88Kr 和 138Xe 4个重要气体产物核的累积产额数据,给出了产额能量关系曲线。评价后的数据与国际上ENDF/B-VII、JENDL-3.1、JEF-2.2和CENDL-2等数据库的推荐数据进行了比较,使相关数据得以更新和补充。理论计算结果可以在定性上与实验拟合曲线进行比较。结论 87Kr 和 88Kr 的累积产额随能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而 85Krm138Xe 呈现直线型的关系曲线。多模式理论计算结果可以定性地反映实验拟合曲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患儿:女,13岁.因右上腹包块伴腹痛乏力2年入院.检查:体温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右上腹部膨隆,右肋缘下扪及一巨大包块,约20 cm×15 cm,边界清,质较硬,活动度差,有压痛.  相似文献   
96.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在进展期肝硬化的病程中预示着肝功能失代偿的一个新阶段,提示预后更差。肝硬化腹水系由于门脉系统两端毛细血管床内、外静水压梯度与膨胀压梯度不平衡,驱使淋巴液漏入腹腔所致,这是腹水形成的基本因素或局部因素;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肾功能异常,最终导致钠、水潴留与高动力循环,这是腹水的促进、维持及加重因素或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与全身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腹水成为难治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家庭护理的概念,分析其中所涵盖的基本元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2015年7-8月,通过检索1990-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医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中有关老年AD患者家庭护理的文献,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文献中有关老年AD患者家庭护理的定义,从研究对象、时间界定、地点、传播工具、主要目标及主要内容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出最能代表老年AD患者家庭护理内涵的要素。结果老年AD患者家庭护理模式中的研究对象包括患者本人和其家属或照护者;时间界定为AD患者出院后;地点一般在家中或在福利院或是各种养老机构中;其传播方式主要有科普书籍、电话、电脑及随访等;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饮食护理、家居安全指导、情绪开导、心理安慰、健康知识宣教、日常机体康复锻炼、预防长期卧床形成的并发症(如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等;其主要目标是为提高AD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其获得最佳照护效果,以促进AD患者身心安全和舒适。结论相关部门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AD患者家庭护理模式,优化老年AD患者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郑娜 《当代医学》2016,(32):116-117
目的:探究超短波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122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超短波疗法,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情况、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2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得以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应用超短波和常规治疗、护理,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同时可从根本上降低患者膀胱残余的尿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法在急诊血液病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输血的血液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负压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连接输血器,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常规静脉穿刺;负压组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使用采血针接头及真空采血管,带负压进行静脉穿刺。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回血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法穿刺稳定,回血自然、快速,操作者可尽快做出有效判断,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应用2组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5Hz、10Hz)治疗脊髓损伤高反应性膀胱,与低频电刺激组进行对照,评估治疗疗效,选取更优治疗频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我院脊髓损伤高反应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8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为低频电刺激组,功能磁刺激组为5Hz治疗组及10Hz治疗组。入组时进行膀胱功能评定,在完成10次治疗后,再次进行膀胱功能评定,对比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3组膀胱功能参数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前膀胱的最大容量、最大压力、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2组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Hz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与低频电刺激组相比,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 Hz、10 Hz功能性磁刺激及低频电刺激对于脊髓损伤高反应性膀胱功能障碍均有临床治疗疗效,其中5 Hz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的疗效优于低频电刺激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