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2种辛伐他汀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选择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先后予单剂量、交叉口服辛伐他汀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40 m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受试者血浆中辛伐他汀的浓度,对辛伐他汀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辛伐他汀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9.70±6.62)及(10.06±6.29) μg/L;tmax分别为(1.64±1.01)及(1.64±0.68)h;t1/2分别为(3.48±1.16)及(4.15±1.90)h;AUC0~14h分别为(29.96±16.28)及(32.78±18.53)μg·h·L-1;AUC0~∞分别为(31.49±16.65)及(36.39±21.71) μg·h·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79±26.63)%.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2.
普卢利沙星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成年受试者按3×3拉丁方随机分组,分别单次口服100、200、400mg普卢利沙星片,采用LC/MS/MS法测定给药后普卢利沙星代谢产物NM394的血药浓度,应用DAS ver2.0软件进行房室拟合及参数计算。结果血样中未检测到普卢利沙星,只能测定其代谢产物NM394。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符合二室模型,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男女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卢利沙星片单次3剂量口服给药后,其代谢产物NM394的Cmax和AUC呈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主要代谢参数在我国健康成人中无性别差异。检测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特异性强,可满足普卢利沙星临床药动学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3.
阿德福韦酯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计算其参数,为临床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自身对照,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采用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测定其活性代谢产物阿德福韦的血药浓度.结果 单次及多次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后,其活性代谢产物阿德福韦的Cmax分别为(27.560±10.836)、(27.271±6.695)μg · L-1;Tmax分别为(1.75±0.267)、(1.688±0.259)h;AUC(0-24)分别为(161.798±51.324)、(173.486±38.359)μg · h · L-1;AUC0-∞分别为(170.582±57.067)、(185.713±45.058)μg · h · L-1;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1.019±0.252)、(1.081±0.377)h-1;消除速率常数K10分别为(0.324±0.105)、(0.307±0.127)h-1;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117±1.345)、(8.044±2.489)h;清除率CL/F分别为(61.994±18.628)、(55.854±11.794)L · h-1;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18.998±122.07)、(203.457±76.736)L.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单次和多次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后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给药方式连续多次给药时未出现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34.
新蝶呤(Neopterin, Npt)是生物蝶呤合成途径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化学名为2-胺基-4羟基-6-(D-赤藓糖基1,2,3-三羟丙基)喋呤[1].新蝶呤是在各种疾病中细胞免疫系统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35.
旱莲草中旱莲甙D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梅  陈雅妍  邸晓辉  刘梅 《药学学报》1997,32(8):633-634
旱莲草中旱莲甙D的分离和鉴定张梅陈雅妍邸晓辉刘梅(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药理室,北京100700;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旱莲草[E.alba(L.)Hassk]系鳢肠属植物的药用全草,中医用其滋补肾阴,凉血止血,乌须发[1]等。对其中...  相似文献   
36.
310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老年患者用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本文就310例(317例次)60岁以上患者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借鉴。1一般资料本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10年间收集的968份药物ADR报表中,60岁以上患者310份,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10例;60~69岁130例、70~79岁127例、80~89岁44例、90岁以上9例。既往有ADR史者54例,有家族ADR史者27例。2结果2.1因果关系评价与转归肯定39例(12.58%),很可能230例(74.19%),可能41例(13.23%)。转归:治愈244例,好转59例,有后遗症7例。2.2ADR…  相似文献   
37.
阿托伐他汀钙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阿托伐他汀钙胶囊与进口阿托伐汀钙片剂(立普妥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单剂量、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空腹口服国产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和立普妥片20mg,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各时间点采集血样,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浓度,并计算Cmax、Tmax、T1/2、AUC(0-t)、AUC(0-∞)等相关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判断2种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受试及参比制剂后,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Cmax分别为7.98±3.25、8.47±3.36μg·L-1;Tmax分别为1.37±0.64、1.20±1.01h;T1/2分别为10.64±3.21、10.01±1.81h;AUC(0-t)分别为52.70±13.79、51.83±17.52μg·L-1·h;AUC(0-∞)分别为55.45±14.66、54.09±17.79μg·L-1·h;2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0±23.8)%。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钙胶囊与进口立普妥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与否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11年、2012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作为抗菌药物专项整顿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落实规定,本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其中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干预。现对调查分析及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CYP2C9基因多态性对美洛昔康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焦磷酸测序法对2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CYP2C9基因多态性检测;用LC-MS-MS法测定美洛昔康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房室拟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分析美洛昔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比较CYP2C9*3突变型和野生型个体对美洛昔康代谢动力学特性的差异。结果 24名受试者中CYP2C9*3等位基因有2种表型(A/A,A/C),其中2名受试者为CYP2C9*3杂合突变型(A/C),其余为野生型(A/A);CYP2C9*3代谢美洛昔康的酶活性A/A﹥A/C。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美洛昔康的代谢具有显著影响,CYP2C9*3代谢美洛昔康的酶活性是A/A﹥A/C。检测突变型个体对指导美洛昔康临床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我国健康人与结直肠癌患者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97例健康受试者和30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标本的DNA,确定UGT1A7和UGT1A8基因型,研究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7*2*2和UGT1A7*3*3基因型分别为14.29%和15.28%,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70%和3.37%。两组比较,P=0.013和0.002,OR(95%CI)分别为4.31(1.126.33)和6.32(2.106.33)和6.32(2.10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CI)为4.65(1.87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CI)为4.65(1.87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CI)为8.46(2.18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CI)为8.46(2.1811.54)。结论 UGT1A7*2*2和UGT1A7*3*3、UGT1A8*1*3和UGT1A8*2*3与结直肠癌相关联,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基因。其中UGT1A7*3*3和UGT1A8*2*3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基因,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