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3月~2002年12月,共13例早期乳腺癌患接受保留乳房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Ⅰ期6例,Ⅱ期7例。T均≤3cm。所有患均采用象限或区段切除;11例行中下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6MV—X线外照射,DT46~50Gy;瘤床局部采用组织间插植放疗8~12Gy,共1~2次除1例导管内癌外,均接受了同期化疗6疗程。ER、PR阳性服用三苯氧胺5年。结果 全部病例均存活,无局部复发病例;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4年生存率69%。1例患治疗7年后出现骨转移。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患保乳手术可获得根治术同样的疗效,且美容效果良好,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超  邬蒙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1):97-99,103
乳腺癌是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无论在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还足对治疗的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和有效。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新的相关药物相继推出使乳腺癌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自由呼吸状态(FB)下常规切线野放疗比较,探讨呼吸门控技术(ABC)加调强放疗(IMRT)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1~2N0M0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4例,分别在ABC及FB状态下行CT扫描,并在ABC状态下设计IMRT(ABC-IMRT)与FB状态下常规切线野放疗(FB-WBI)放疗计划。采用DVH及等剂量曲线来比较2种计划中PTV、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两种计划中,95%PTV均接受47.5 Gy/25次;ABC-IMRT组与FB-WBI组的V90%、V105%、V110%分别为98.29% vs.97.71% (P=0.041)、54.54% vs.72.22% (P=0.035)、11.71% vs.30.69% (P=0.014);两组同侧肺的V20、V30分别为17.89% vs.22.20% (P=0.000)、14.39% vs.18.15% (P=0.000),平均剂量为9.81 Gy vs.12.67 Gy (P=0.004);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V5 、V30分别为9.40% vs.15.23% (P=0.014)、0.58% vs.5.95% (P=0.074),30 Gy等剂量线包括的心脏最大厚度为0.45 cm vs.1.35 cm (P=0.003),心脏的平均剂量为2.36 Gy vs.4.35 Gy (P=0.044)。结论呼吸门控加全乳调强放疗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降低了同侧肺、心脏的照射剂量和体积,可能降低晚期放射性肺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疗作为1种局部治疗手段在降低局部复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10年来乳腺癌的放疗理念和放疗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新的放疗技术不断推出。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了Ⅰ、Ⅱ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Ⅰ、Ⅱ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和 2 5 %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6 4% ,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分别为 70 %和 6 1%。研究提示 ,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最重要因素 ,Ⅰ期采用局限单纯放疗即可 ,不必做颈部预防照射 ;Ⅱ期或Ⅰ期超腔组建议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8例NP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0.3%,survivin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Ⅰ~Ⅱ期其阳性率(38.1%)明显高于Ⅲ~Ⅳ期(81.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与Ⅳ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均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放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能作为NPC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探讨CEA mRNA定量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CEA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4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10例良性肺部病变患者、10例健康人员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10例健康人员及1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均无表达,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阳性率77.6%,5例NSCLC组织均检测到CEA mRNA.②Ⅰ、Ⅱ、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 CEA mRNA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9%(3/7)、71.4%(5/7)、83.3%(15/18)、88.2%(15/17),随着病程进展,表达阳性率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89,P<0.05;t=-2.296,P=0.026).③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EA mRNA变化差异显著(t=2.267,P=0.033).④Ⅲb期及Ⅳ期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EA mRNA变化差异显著(t=2.584,P=0.016),临床疗效不同的患者其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量变化不同(F=7.228,P=0.004;γ=0.629,P=0.01).结论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法能特异、灵敏地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可能就有隐匿性的远处转移,检测外周血中癌细胞可能对判断疗效及改进治疗方案具有积极地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睿  刘智华  黄敏  邬蒙  王小平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6):597-597,600
2002年12月我们收治1例皮肤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全身电子束照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放化疗同步与放化序贯 2种方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6 0例ⅢA/ⅢB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放化疗同时进行组 (治疗组 )和放化疗序贯进行组 (对照组 )。治疗组放疗采用超分割方法 ,每次 1 2Gy,2次 /天 ,间隔 4~ 6h ,5天 /周 ,总剂量为 6 9 6Gy。化疗采用卡铂 10 0mg +VP - 16 10 0mg ,每周 1次 ,共 5~ 6周。对照组放疗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方法 ,每次 2Gy ,每天 1次 ,每周 5天 ,共 6周 ,总剂量为 6 0Gy ,化疗於放疗前和 (或 )放疗后 1个月进行 ,采用MVP方案 (MMC10mg第 1天 ,VDS3mg/m2 第 1~ 3天 ,DDP30mg/m2 第 1~ 3天 ) 2周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2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3 3% ( 19/30 ) ,其中CR 6 7% ( 2例 ) ,PR 5 6 7% ( 17例 )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9 3% ( 2 3/2 9)、72 4 % ( 2 1/2 9)、75 9% ( 2 2 /2 9) ,均高于对照组的 30 0 % ( 9/30 )、4 6 7% ( 14 /30 )、33 3% ( 10 /30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P <0 0 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分割放疗结合同期化疗治疗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的肺癌脑转移瘤的局控率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4年6月法国HOPITAL ST ANNE和HOPITAL TENON收治的79例运用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通过临床数据和影象学数据分析颅内肿瘤局部控制率、颅内区域控制率和生存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统计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是1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4.5%、35.6%.多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P=0.04)和有元颅外肿瘤病变(P=0.03)是显著的生存预后因素.1年实际局部控制率是86.3%,脑转移瘤的大小(直径<1.8cm)与局控率密切相关(P=0.013).另外,颅外肿瘤病变是影响颅内区域控制率的因素(P=0.01).结论: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是有效的安全的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KPS评分和颅外病变显著影响生存情况,转移瘤的大小明显影响颅内局控率,颅外肿瘤病变是影响颅内控制率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