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 2004~2006年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病人共18例.在C型臂透视下,将骶骨钉经过髂骨、骶髂关节、椎弓根固定到骶1椎体上.结果 18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达94.4%,无血管、神经、内脏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对这组患者的治疗,认为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手术指征为:(1)骶髂关节损伤、脱位或骶髂韧带损伤致骨盆不稳定;(2)骶骨骨折不稳定;(3)骶髂关节脱位伴骶骨或髂骨骨折,合并骶髂韧带损伤不稳定;(4)耻骨联合分离(>2.5cm);(5)分离、移位明显的耻骨支骨折伴骨盆不稳定.  相似文献   
22.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率为2.4%~23%,并且6个月内2/3骨折发生于邻近椎体,其原因是骨质疏松的发展,还是骨水泥强化的结果,目前存有争论。 目的: 应用脊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胸腰椎CT扫描资料,利用一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造相对应的T12-L1-L2骨质疏松性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1椎体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较正常降低60%),模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复位骨折椎体(L1椎体高度较正常降低10%,代表骨折椎体复位),在L1椎体内置入2个对称的圆柱体PMMA骨水泥块共约4 mL。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正常椎体、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的应力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椎体比较,L1压缩性骨折模型和椎体后凸成形后模型相邻椎体终板最大应力值分别增高76%和27%;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较正常椎体平均增加13.2%,其中椎弓根增加4.5%,峡部增加6.15%和关节点增加25.6%。与 L1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相比,L1椎体后凸成形后椎弓根、峡部和关节突应力均有所降低。结果说明椎体后凸成形后,T12椎体下位终板和L2椎体上位终板的应力值在各种状态下均较正常椎体增加,应力增加可能导致终板骨折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性增加,这一观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逆行植入髋臼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采用逆行植入髋臼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19例,共置入螺钉20枚。术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患者恢复情况,评估螺钉的位置、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所有螺钉均位于前柱骨性结构内,无螺钉穿出,未出现断钉、螺钉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19例患者疗效满意。结论逆行植入髋臼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便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24.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供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患者21例,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切取带有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长3~7cm)修复肱骨缺损11例。骨瓣全部成活,髓访的10例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平均恢复至90%。认为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肱骨缺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