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51.
目的探析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下颈椎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例(4.76%)患者出现感染,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有效减轻了脊髓损伤并提供更加稳定的内固定,降低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观察仙鹤青蒿汤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仙鹤青蒿汤(仙鹤草、青蒿)治疗,观察症状体症,尿检RBC(连续3次),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与70.4%,两组比较P<0.01。结论:仙鹤青蒿汤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3.
患者女,59岁,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头晕1年余,加重1个月,呈持续性,与脉搏一致.查体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右侧气导10-10-15-30 dB,骨导10-10-20-30 dB;左侧气导15-15-15-45 dB,骨导10-10-15-40 dB.颞骨HRCT示左侧颞骨岩部后缘不规则形软组织影,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周围骨质呈虫蚀状破坏(图1);病变向外累及后半规管,向前累及前庭,与面神经管及颈静脉孔分界清楚.MR检查病变主体呈等T1等T2信号,T1WI示病变边缘点条状高信号(图2A),T2WI示病变内点状血管流空(图2B);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强化(图3).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描记技术分析评价不同负荷上肢提举运动对肩部骨骼肌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一次最大阻力(1 repetition maximum,1RM)作为负荷设定标准,10名男性志愿者分别完成10%-1RM、50%-1RM和90%-1RM 3组规定负荷强度的上肢屈曲动作,直至达到力竭状态结束;在动作过程中,应用sEMG采集记录优势侧肢体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三角肌和前锯肌等骨骼肌电活动信号,应用平均振幅( mean amplitude,MA)指标,评价骨骼肌疲劳状态的变化.结果 10%-1RM、50%-1RM和90%-1RM 3组负荷强度下,Borg分值分别为15.6、15.9和1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2,P=0.835);肩部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三角肌和前锯肌的MA均升高,表现出疲劳状态;其中10%-1RM低负荷强度致肩部上斜方肌和前三角肌MA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它们的MA升高幅度分别为0.898和0.736.肩部各骨骼肌的肌电平均振幅贡献率在力竭运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长时间的低负荷运动更易引起肩部上斜方肌和前三角肌疲劳.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4例(A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26例(B组),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B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测定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患者的背伸角[(40.6±8.7)°]、掌倾角[(42.7±8.9)°]均显著高于B组[(34.8±5.5)°和(35.1±5.8)°,P0.05];两组患者的桡偏角、尺偏角、旋前角、旋后角测定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屈曲/伸展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握力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6.
李世峰  关江  赵鹏飞  赵灏  陈世宏 《河北医药》2016,(13):2029-203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采用双极股骨头假体行半髋关节置换40例(40髋,半髋关节置换组),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55例(55髋、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 P <0剟.05)。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 P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64%显著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65.00%( P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率为1.82%显著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15.00%( P <0.05)。结论全髋关节较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输血量多,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加优良、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点,但要求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程度较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对预期活动耐受能力来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7.
耳科疾病病变具有解剖位置深、隐匿微小的特征,传统耳科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看不懂的问题,导致病变影像诊断效能低下.王振常教授团队从创建耳科影像的规范检查方案和系统评价模式、提升耳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结构显示能力入手,阐明了搏动性耳鸣全链条发生机制,构建耳科影像检查及诊断新体系,并研制十微米级临床耳科电子计算...  相似文献   
158.
长期以来,好多人都以为,糖尿病病友绝对不能吃糖,也不能吃任何沾糖的甜食或菜肴,使广大糖尿病病友,含糖饮料不能喝,甜的菜肴不能吃,对参加社交活动、朋友家庭聚会受到诸多限制。有人谈糖色变,  相似文献   
159.
外耳道胆脂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特征性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EACC患者(40耳)的HRCT征象。结果 40耳EACC均表现为外耳道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其中30耳呈实性致密影,10耳软组织内可见含气征;7耳软组织内见可疑骨碎片影。骨性外耳道19耳呈烧瓶样扩大,18耳全程扩大;5耳仅下壁受累,35耳多骨壁受累,其中33耳下壁受累,19耳各壁均受累;25耳残余骨壁边缘光整,15耳边缘不规则;28耳鼓室盾板变钝或消失。30耳累及鼓室,9耳累及乳突;9耳部分听小骨受压吸收、破坏;11耳面神经管受累,其中乳突段5耳,鼓索神经小管4耳,鼓室段2耳;8耳颞下颌关节受累;1耳外半规管受累;21耳伴发乳突炎症。乳突呈气化型31耳,混合型8耳,板障型1耳。结论 HRCT有助于定性诊断EACC,并可清晰显示其范围及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有助于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评估颞骨CT血管造影(CTA)对搏动性耳鸣(PT)患者中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析2008-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因PT入院,同时行颞骨CTA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资料.纳入经DSA诊断DAVFs的患者9例;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但DSA未显示DAVFs的患者9例.由2位放射科医师在不知结果的情况下,评估以下征象的发生情况:颈外动脉分支不对称增粗、颈内静脉早显、颅底静脉丛不对称增多、静脉窦表面毛糙散乱、海绵窦提前显影、静脉窦狭窄、脑内皮质静脉不对称增粗、颞枕骨骨穿支不对称增多、棘孔不对称扩大.结果 颈外动脉分支增粗的敏感性78%、特异性100%;颈内静脉早显的敏感性89%、特异性100%;颅底静脉丛不对称增多的敏感性89%、特异性89%;静脉窦表面毛糙散乱及颞枕骨骨穿支增多的敏感性均67%、特异性均为100%;海绵窦不对称显影的敏感性22%、特异性100%;静脉窦狭窄的敏感性33%、特异性78%;棘孔扩大的敏感性56%、特异性89%.脑内皮质静脉增粗均未见显示.结论 CTA可用于对PT患者中DAVFs的筛查性诊断,其中颅底静脉丛增多、颈内静脉早显、颈外动脉分支增粗、静脉窦表面毛糙散乱、颞枕骨骨穿支增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颈外动脉分支增粗提示该分支为DAVFs的供血动脉.此外,颞枕骨骨穿支增多和棘孔增宽可应用于平扫CT上对该病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