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白介素2(IL-2)基因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Gpd抗原编码基因融合构建双价核酸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后的免疫应答效果及感染Tp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IL-2,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设为两个疫苗实验组,同时设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共4组,每组18只雄性新西兰兔,肌肉多点注射初次免疫,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感染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用pcDNA3.1(+)/Gpd-IL-2融合双价疫苗和pcDNA3.1(+)/Gpd单基因疫苗在免疫期间和感染期间均能检测到高滴度的IgG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分别可达1∶4096和1∶1024(P值均<0.01);两疫苗组之间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免疫后第8周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及单基因核酸疫苗组兔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分别为(447±22.4)μg/L、(225±17.6)μg/L,IL-2分别为(167±15.7)μg/L、(110±12.6)μg/L,均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均有明显增殖反应,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早期感染皮损观察显示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较之单基因疫苗组有着更低的皮损Tp检测阳性率(17.5%)、溃疡病灶发生率(15%)以及更短的皮损愈合时间.结论 用pcDNA3.1(+)/Gpd-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在兔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研究梅毒螺旋体纤连蛋白结合蛋白Tp0136潜在的前炎症活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Tp0136并诱导其表达目的蛋白;将不同浓度(1、2、5、10 μg/mL)的rTp0136分别刺激THP-1源性巨噬细胞,ELISA法分别检测其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并同时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预先处理巨噬细胞,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Tp0136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和纯化出rTp0136;重组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IL-6和TNF-α,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重组蛋白刺激经PDTC预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其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分别降至32%、35%和27%。结论rTp0136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该过程可能受NF-κB调控。  相似文献   
13.
梅毒、莱姆病和细螺旋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螺旋体病。然而,对此类疾病的免疫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螺旋体通过各种结构,例如脂多糖(LPS)、表面脂蛋白和糖脂与宿主相互作用。尽管螺旋体抗原如LPS和糖脂可能在其感染时有助于炎症反应,但梅毒螺旋体(Tp)和伯氏疏螺旋体(Bb)缺乏LPS。脂蛋白是表达于所有螺旋体的最丰富的蛋白,往往决定螺旋体与环境作用的方式。脂蛋白可促进炎症反应、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并有助于螺旋体粘附在宿主中或中肠上,或逃避免疫系统。然而,大多数螺旋体脂蛋白功能尚未明确。本文综述螺旋体脂蛋白在免疫逃逸和免疫激活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将有助于阐明螺旋体病的固有免疫致病机制,以及与螺旋体疾病疫苗发展和螺旋体病炎症反应有关的适应性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细胞死亡模式,与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调控的凋亡不同,这种细胞死亡模式受受体互作蛋白激酶(RIPK)1和3调控。在兼性胞内菌感染过程中,宿主会运用多种策略使隐藏在细胞内的兼性胞内菌重新暴露于抗菌机制面前。许多研究报道表明宿主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策略,有助于兼性胞内菌感染的清除。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的由RIPK1/RIPK3途径介导的程序性坏死机制,以及其在清除兼性胞内菌感染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新型梅毒诊断抗原,以改进梅毒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在鉴定Tp0470蛋白为感染依赖性抗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Tp0470的ELISA方法,检测468份临床血清标本,并与TPPA、LZ-ELISA及RPR结果比较,初步评价该蛋白的诊断价值;同时对Tp0470-ELISA A450值与RPR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p0470-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2%和95.66%,ROC分析其AUC值为0.907。与TPPA、LZ-ELISA及RPR结果相比,Tp0470-ELI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1%(kappa=0.907)、94.87%(kappa=0.897)、88.67%(kappa=0.771)。Tp0470-ELISA的A450值与RPR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38,P=0.96。以上结果表明基于Tp0470蛋白的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表达梅毒螺旋体(Tp)重组蛋白Tp0608(rTp0608)并鉴定其抗原性,为深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Tp0608全长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Tp0608,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rTp0608,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与纯度,Western blot鉴定rTp0608的抗原性。结果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Tp0608在宿主菌内经诱导表达了分子量大约为38 kDa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表达形式为主,纯化蛋白的纯度>9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蛋白能被梅毒患者混合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 PET-28a(+)表达载体高效表达了rTp0608,该重组抗原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M-CSF核内稳定表达的NIH3T3细胞系,探讨核内M-CSF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经脂质体介导核内定位表达重组体pCMV/M-CSF转染NIH3T3细胞,G418筛选后,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分布,用考马斯亮蓝染色细胞微丝测定M-CSF进入细胞核后对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转染pCMV/M-CSF的NIH3T3细胞能稳定表达M-CSFmRNA;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表达的M-CSF定位于NIH3T3细胞核。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显示转染pCMV/M-CSF的NIH3T3细胞内微丝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结论核内M-CSF可引起NIH3T3细胞内微丝数量减少,排列紊乱。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估基于梅毒核酸疫苗pcD/Tp92的各接种优化策略对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Tp)皮肤感染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核酸疫苗pcD/Tp92采用2次肌内注射免疫或肌内注射初免鼻饲加强的免疫方式结合黏膜佐剂CpG ODN及Tp92重组蛋白,分别或联合免疫新西兰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接种策略组免疫期间(0~8周)兔特异性抗体产生及变化水平,免疫8周后兔鼻咽部、阴道黏膜SIgA产生水平及兔脾细胞IL-2、γ干扰素(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MTT)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记录各组在初次免疫后第10周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感染后接种部位感染早期皮损的变化.结果 采用pcD/Tp92核酸疫苗肌内注射初免,CpG-ODN联合Tp92重组蛋白抗原鼻饲新西兰兔加强免疫的接种策略组(C2组)分别与pcD/Tp92疫苗肌注组(A2组),pcD/Tp92疫苗肌注初免,pcD/Tp92鼻饲加强免疫组(B1组)或结合黏膜佐剂CpG ODN联合免疫的接种策略组(B2组)相比,既能促进pcD/Tp92核酸疫苗在兔体内免疫期间(8周)诱生更高特异性抗体水平(C2组:1.825±0.175;A2组:1.372±0.322;B1组:0.893±0.297;B2组:1.294±0.124;P<0.05),IL-2(C2组:154.7±14.6;A2组:112.3±13.4;B1组:76.6±21.5;B2组:97.3±18.7;P<0.05)及IFN-γ(C2组:277.4±24.4;A2组:232.8±25.3;B1组:165.7±22.6;B2组:211.3±24.6;P<0.05)分泌水平,以及更高的T细胞增殖分化水平(SI C2组:3.57±0.24;A2组:3.08±0.22;B1组:2.12±0.14;B2组:2.88±0.18;P<0.05),还能刺激更高的黏膜特异性SIgA抗体,导致最低Tp感染部位皮损Tp阳性率(6.67%)及溃疡病灶形成率(6.67%)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结论 pcD/Tp92核酸疫苗肌内注射初免,CpG ODN联合Tp92重组蛋白鼻饲加强免疫的接种策略能在新西兰兔体内诱导最强的黏膜免疫和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表达梅毒螺旋体(Tp)外膜蛋白Tp0453,建立间接ELISA法,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45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结果;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QE32/Tp0453;SDS-PAGE检测诱导产物显示有一分子量约为32000的特异蛋白带,免疫印迹检测其只与Tp IgG抗体具有阳性反应;重组蛋白用作ELISA包被抗原检测Tp阴阳性参比血清,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结果与TPPA法符合率为98.2%。结论表达的Tp043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活性,可望用于梅毒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