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运用基于T2WI视觉评估方法评价6~20月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及对照组婴幼儿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验证该方法筛查性评价婴幼儿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接受磁共振检查的43例PVL及78例MRI未见异常的6~20月龄婴幼儿。PVL分轻、中、重度3组。运用基于常规T2WI视觉评估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的评分方法,评价并获得各组婴幼儿的白质髓鞘化分数。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髓鞘化分数;通过线性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PVL各组、对照组全脑及各脑叶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随龄性变化。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0月龄阶段,PVL轻度组仅顶叶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与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33);除颞叶外,PVL中度组及重度组的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对照组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分数与年龄的相关性高于PVL组。结论基于T2WI的视觉评估方法在筛查不同程度PVL所致的异常皮层下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可根据白质髓鞘化发育进程鉴别轻度和中重度PVL。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快速判别注射用炎琥宁冻干骨架结构的对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counter-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CP-ANN)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方法:采用配有积分球附件的Antaris II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注射用炎琥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TQ Analyst 8.0进行光谱处理及数据预处理;用注射用炎琥宁校正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以Matlab 6.5建立未损与已损冻干骨架结构的CP-ANN判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用所建CP-ANN模型预测注射用炎琥宁验证样品冻干骨架结构的完整性。结果:所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CP-ANN判别模型预测注射用炎琥宁冻干骨架结构的准确率为100.0%,且具有良好的可视化功能。结论:所建方法判断客观,无损、无污染,简便快速,可望用于冻干注射用制剂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或临床使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3.
  目地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不同治疗阶段的T细胞亚群分布,评估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4例DLBCL患者发病初、化疗期间、疗程结束后外周血中的CD+3、CD+4、CD+8和CD+4 CD+25 T细胞的分布情况。以16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DLBCL两种预后亚型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2.27±2.00)%和(0.81±0.39),明显低于正常水平;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40.80±6.23)%和(5.68±5.45)%,明显增高。而CD+3 T细胞比例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3个周期后CD+8 T细胞逐渐减少,而CD+4、CD+4 CD+25 T细胞、CD4/CD8比值则明显上升,至化疗6个周期结束后除了CD+4 CD+25 T细胞仍明显高于正常及化疗前水平外,余各项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化疗结束3个月后,CD+4 CD+25 T细胞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除了化疗前生发中心型CD+3 和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74.83±3.59)%和(40.80±6.23)%]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分别为(68.26±3.56)%和(33.76±5.46)%],不同治疗时期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9、2.419,P值分别为0.041、0.018)。不同时期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基因亚型DLBCL患者不同治疗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受抑,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68岁,因"右侧睾丸肿大1个月,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20 d"于2008年2月入住我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8 cm×10 cm×10 cm.无发热、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症状.  相似文献   
35.
针对临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失败率高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从现状出发,寻找问题改善重点,通过原因分析、要因评选、真因验证,确定预约流程不规范、缺乏镇静评估工具、序列顺序不合理为问题真因。对此展开对策拟定,从构建婴幼儿磁共振检查宣教体系;建立婴幼儿磁共振检查镇静标准;调整婴幼儿磁共振扫描方案3方面改进,使婴幼儿磁共振检查失败率从29.1%降低为13.6%,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68岁,因"右侧睾丸肿大1个月,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20 d"于2008年2月入住我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8 cm×10 cm×10 cm.无发热、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症状.  相似文献   
37.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并对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对4份患者样本和8份食品留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4份患者样本和1份食品留样中检出山夫登堡沙门菌,5株分离菌株均对磺胺甲恶唑耐药,其PFGE图谱相似性系数为100.0%。结论本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是由进食被山夫登堡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38.
精神分裂症自杀致死的危险因素研究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许明智,李菊萍,朱金富,赵慧芳自杀是精神科急症之一,随精神药物疗法普及、精神分裂症自杀率增高 ̄[1],约10%的精补分裂症最终死于自杀 ̄[2]。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同道的重视。但大多数研究缺乏对照...  相似文献   
39.
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自拟复脉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该药对不同程度的心绞痛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均符合1979年WHO确定的诊断标准,心功能I级~Ⅱ级,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21人;年龄46岁~76岁,平均年龄为5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0年;本组有合并证者23例,包括…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68岁,因"右侧睾丸肿大1个月,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20 d"于2008年2月入住我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8 cm×10 cm×10 cm.无发热、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