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20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1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9名为正常对照组。按踝肱指数<0.9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及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PTL4及VEGF浓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及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分别为(44.78±15.15)μg/L与(47.46±10.43)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52.87±12.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340.98±76.18)ng/L与(314.83±75.3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2.58±81.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低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合并糖尿病且糖尿病病程>10年(OR 4.594,95%CI 2.540~8.311,P<0.001)、空腹血糖>8 mmol/L(OR 2.353,95%CI 1.023~5.416,P=0.044)、糖化血红蛋白>8%(OR 6.442,95%CI 2.874~14.441,P<0.001)、VEGF升高(OR 3.745,95%CI 1.566~8.953,P=0.003)是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ANGPTL4的升高(OR 0.154,95%CI 0.064~0.372,P<0.001)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结论ANGPTL4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保护因素而VEGF为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瘫儿童中随机抽取4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行常规康复和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来比较治疗前后(120d)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0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BBS、GMFM-E区、PEDI-移动能力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对照组:t值分别为15.906、18.250、23.332,实验组:t值分别为25.592、29.693、37.932,均P<0.001),实验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6.552、1.927、2.227,均P<0.05)。结论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提高学龄期脑瘫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平衡和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3.
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影响NB4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ATRA敏感及耐药的APL细胞株NB4和NB4 R1为模型 ,观察细胞形态、表面分化抗原以及对四氮唑蓝还原能力的改变 ,分别研究腺苷酸环化酶 (AC)和磷酸二酯酶 (PDE)的特异激活剂毛喉素、拮抗剂 9 (四氢 2 呋喃基 ) 9H 嘌呤 6 氨 (SQ2 2 5 36 )对ATRA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AC的拮抗剂SQ2 2 5 36能显著抑制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ATRA SQ2 2 5 36组与ATRA组比较 ,CD11b阳性率由 (95 .9± 2 .5 ) %降至 (6 0 .3± 7.1) % ,NBT还原实验吸光度 (A) 540 值由 0 .5 85±0 .0 92降至 0 .170± 0 .0 2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AC的激活剂毛喉素则可以克服NB4 R1细胞对ATRA的耐药 ,ATRA 毛喉素组与ATRA组比较 ,CD11b阳性率由 (34.3± 5 .3) %升高至 (94 .6±2 .4 ) % ,NBT还原实验A540 值由 0 .110± 0 .0 2 8升高至 0 .395± 0 .0 4 9,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DE的特异激活剂钙调蛋白以及拮抗剂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对ATRA的作用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AC能否正常激活也许是APL对ATRA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与原发性震颤老年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UA水平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组)、48例原发性震颤患者(原发性震颤组)、7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测定血UA、肌酐(Cr)、尿素氮(BUN),然后再根据改良s 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1三组研究对象e GFR、血BU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血U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69,P0.05);帕金森病组血UA[(325±57)μmol/L]显著低于原发性震颤组[(319±62)μmol/L]、健康对照组[(329±61)μmol/L](P0.05);原发性震颤组、健康对照组血U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血UA水平与其Mo CA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5。原发性震颤患者血UA水平与其Mo CA评分无相关,r=0.255,P0.05。结论血UA测定有利于老年帕金森病与老年原发性震颤的鉴别诊断,血UA水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前,国内红细胞实验室A B O血型鉴定工作主要是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缺陷[1]。以DNA为检材的基因分型技术克服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限制,已是一种独立简便的分型方法,为临床解决了一些疑难血型鉴定问题,得到广泛应用。从提高输血安全性方面考虑,向临床提供基因定型相符的血液产品是大势所趋,因此,ABO基因分型技术也是红细胞实验室的技术发展方向[2]。笔者研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的分布特征,为研究降低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及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检出的10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并对分离菌株的来源科室和患者感染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的10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科室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重症医学中心(29例)、呼吸内科(26例)、肾内科(15例)、脑外科(12例)、神经内科(9例)、心胸外科(6例),以及其它科室(6例);感染部位由多至少依次为呼吸道(37例)、泌尿道(24例)、心导管相关性(10例)、浅表伤口和溃疡(9例)、导尿管(8例)、眼及耳部(8例)、深部伤口(5例)、手术切口(1例)以及脑脊液(1例),各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别(P0.01),感染部位分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有效隔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重视重点科室患者的消毒、隔离护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估陆军干部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为下一步实施有效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整群调查年龄在24~59岁的陆军干部695例,分析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结果 695例陆军干部吸烟率、肥胖率分别为30.79%、9.50%,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49%、5.61%、0.86%和0.58%。吸烟率、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位居前三位。自30岁开始,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危险因素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总患病率分别为8.78%、4.46%,在30~59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和IMT增厚患病率显著增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军干部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35~39岁年龄组低于参考标准的最低危险值,其他年龄组均低于参考标准的平均值,55~59年龄组的发病危险度最高为3.02%,也仅为平均危险值的0.84倍,属于极低危。结论军队干部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明显低于参考标准值,属于极低危。但自30岁开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正>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导致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疼痛增加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术后充分的镇痛是预防术后躁动有效的方法。2010年5月至12月,笔者观察了术中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复合应用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情况.方法 对2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病变组,又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冠状动脉病变组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再根据造影剂的用量不同将268例患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测定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造影剂的用量与血清肌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正常组血清肌酐造影前后无明显变化,未发生CIN.而冠状动脉病变组造影后血清肌酐有明显升高,CIN发病率为14.5%,与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肌酐恢复较慢,造影后第4天仍处于较高水平,与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的用量与血清肌酐上升水平及CIN发病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高剂量的造影剂更易引发CIN.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引发CIN,操作时应当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