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41.
目的:刺五加脑灵口腔崩解片是由我国中药部颁标准第18册收载的刺五加脑灵液改变剂型而得。方法:采用微晶纤维素、甘露醇、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辅料,直接压片法制备,确定了测定口崩时限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五味子甲素含量。结果:刺五加脑灵口腔崩解片,口崩时限符合要求,崩解时限短,口崩时限小于1min。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质量控制用薄层扫描法鉴别和HPLC法测定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探讨胆总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分析总结本院1994-2006年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黄疸72例.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67例,另有5例为二次胆道手术.其中胆总管探查清除胆总管结石后,行胆总管T管引流25例,胆总管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22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6例,间置空肠(带血管蒂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4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占4.1%,随访1~4年56例随访效果优良者92%.2例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3年复发肝胆管结石占2.7%.结论对该病种的治疗术前应尽量做全面辅助检查,了解患者对手术术式的承受力,系统全面了解明确结石的部位及大小,胆管的形态及位置,根据病情确定手术的时机和决定手术的方式,对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其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1肥胖的流行病学 肥胖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WHO规定,对于成年人,超重是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BMI≥30即为肥胖.从1975-2014年,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男性肥胖者的比例从3.2%增长到10.8%,女性肥胖者的比例从6.4%增长到14.9%,并且仍然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44.
谢瑛 《护理学杂志》2013,28(9):25-26
目的探讨适合呼吸科特点的护理交接班方式,简化交班记录,提高交接班质量。方法根据呼吸科特点设计病情观察一览表,规范交班内容的书写,各班次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交班,接班者阅读后执行连续性护理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各班次对患者病情了解情况,对交接班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采用病情观察一览表使交接班护士能快速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提高了交接班质量。结论病情观察一览表的应用,可减少因交接不详引起的遗漏和护理缺陷,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45.
谢瑛 《山东医药》2007,47(10):37-38
检测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NCV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四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两组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SCV异常率高于MCV、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P均〈0.0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元明显相关性。提示NCV检测有助于DPN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2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数据30例,分别为LDH患者组(n=652)及健康人群组(n=30)。并将LDH患者组按照年龄划分为3个亚组:青年组(45岁,n=358)、中年组(≥45且60岁,n=211)、老年组(≥60岁,n=83)。均对腰椎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比较LDH患者与健康人群腰椎活动度;比较不同年龄LDH患者腰椎活动度。结果与健康人群组相比,LDH患者组腰椎的后伸、屈曲、右侧旋、左侧旋、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87°±0.51°,30.10°±4.22°,t=9.342,P 0.001; 51.60°±1.10°,39.71°±13.22°,t=21.406,P 0.001; 51.13°±6.00°,37.45°±10.32°,t=11.716,P 0.001; 51.53°±5.70°,37.61°±10.50°,t=12.447,P 0.001; 47.33°±6.20°,38.13°±10.75°,t=7.622,P 0.001; 46.73°±6.53°,38.85°±10.23°,t=6.274,P 0.001)。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腰椎的背伸、右侧旋、左侧旋、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减小(30.52°±4.06°,28.19°±5.65°,F=10.575,P 0.001; 39.49°±9.96°,33.33°±10.67°,F=17.860,P 0.001; 39.94°±9.72°,32.84°±11.09°,F=23.024,P 0.001; 40.07°±10.59°,34.82°±11.02°,F=13.954,P 0.001; 40.33°±9.44°,36.41°±10.31°,F=8.817,P 0.001);中年组右侧旋、左侧旋、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亦显著减小(39.49°±9.96°,35.60°±9.92°,F=17.860,P 0.001; 39.94°±9.72°),(35.53°±10.43°,F=23.024,P 0.001; 40.07°±10.59°,36.13°±10.20°,F=13.954,P 0.001; 40.33°±9.44°,37.30°±10.39°,F=8.817,P 0.001)。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腰椎背伸活动度显著减小(30.13°±3.55°),(28.19°±5.65°,F=10.575,P 0.001)。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三组间腰椎屈曲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38.88°±14.08°,40.25°±12.56°,41.90°±10.34°,F=2.023,P=0.13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的背伸、旋转和侧屈活动度呈减小的趋势,而屈曲活动度没有显著性变化,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时应考虑到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盐酸替扎尼定引起精神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57岁女性右侧丘脑出血患者,因肌痉挛用巴氯芬5~15mg,3次/d治疗。3个月后,停用巴氯芬改用盐酸替扎尼定1mg,3次/d。服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兴奋、欣快,思维紊乱,言语杂乱。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正常,头颅CT未见新发病灶,内科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新发体征。停用替扎尼定后,患者情绪逐渐稳定,未再出现类似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48.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1985年由英国的Barker教授等首先创立的一种非侵入性的现代脑科学技术[1],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神经学、神经康复学及精神心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块程度的相关性,从而探讨ABI与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ABI测量,同时行IMT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查,分析ABI与IMT,斑块程度的关系.结果 IMT与ABI呈高度负相关.斑块程度2级以上,ABI明显降低.结论 ABI可较好地反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醒机制。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苏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昏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脑干听诱发提示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差缩短,Ⅲ、Ⅴ波波幅增高。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3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活动,对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