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校2006级临床专业临床课学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30人)和对照组(122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主观评价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理论综合应用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患者抗氧化治疗措施。方法将126例高原(海拔2260~3500m)AECOPD合并CCP患者随机分为红景天治疗组(A组)、氨溴索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2例。3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口服藏药红景天胶囊,每次2.0g,3次/d,共28d;B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mg静脉滴注,2次/d,共28d。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8d后,分别测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3组间血清8-iso—PGF2α、SOD、GSH、MDA、T—AOC水平、FEV1%pred、FEV1/FVC、PaO2、PaCO2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3组血清8-iso PGF2α、MDA水平、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SOD、GSH、T—AOC水平、FEV1%pred、FEV1/FVC、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A组和B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各项指标均较B组为优(8-iSO—PGF2α:6.21±1.42比8.62±1.45,SOD:89.56±7.61比79.33±7.25,GSH:42.76±4.52比35.26±4.22,MDA:5.26±1.52比7.33±1.68,T—AOC:24.60±3.46比21.67±2.78,FEV1%pred:44.33±6.05比39.84±5.88,FEV1/FVC:47.85±5.36比43.78±5.04,PaO2:53.81±5.60比48.58±5.47,PaCO2:42.82±5.18比47.67±5.54,均P〈0.01)。126例患者治疗前,血清8-iso—PGF2α、MDA与FEV1%pred、FEV1/FVC、PaO: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754、-0.788、-0.812和-0.777、-0.654、-0.752,均P〈0.01),与PaCO,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726、0.685,均P〈0.01),SOD、GSH、T—AOC与FEV1%pred、FEVI/FVC、PaO2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85、0.716、0.733,0.805、0.746、0.657和0.635、0.702、0.733,均P〈0.01),与PaCO2呈显著负相关(r=-0.716、-803、-0.752,均P〈0.01)。结论氧化/抗氧化比例失衡参与了高原AECOPD合并CCP的发病;红景天和氨溴索在高原AECOPD合并CCP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红景天的效果优于氨溴索。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285例原因不明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观察胸膜的异常表现,并在直视下钳取病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镜下的异常表现主要有:①孤立性、弥漫性大小不等菜花样、乳头状、桑葚状结节或肿块;②广泛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或肿块,呈葡萄状、卵石状或铺路石样改变;③广泛性分布的粟粒样或麻疹样小结节影;④乳白色厚薄不一的纤维素沉积和网状分布的粘连带等。活检确诊275例,确诊率为96.5%(275/285)。确诊病例中最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占67.0%,191/285)和结核性胸膜病变(占20.4%,58/285)等。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因为肺癌并胸膜转移(占58.1%,111/191)和弥漫性胸膜间皮瘤(占17.8%,34/191)等。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行、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6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患者被确诊以前52例误诊,占76.5%;16例漏诊,占23.5%。268例中有31例并发支气管内膜异常改变,占45.6%;病变分布与胸部影像学显示的叶段基本符合。3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发现病灶并进行取材。4对镜下无异常改变患者应用影像学定位或在X线透视下可进行病灶盲检和刷检取材。5经活检病理诊断为肺结核44例,占64.7%;经刷检细菌学检查诊断为肺结核24例,占35.3%。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在确诊肺结核,减少误诊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对临床可疑肺结核,但痰菌阴性;咯血原因不明者;肺不张原因不明者;诊断为肺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及胸部影像学检查酷似肺癌者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95.
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我们1999年1月~2004年12月经气管镜检查诊断的21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其在气管镜下的特征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6例患者中,男95例,女121例;平均年龄44·6岁。主要症状与体征为咳嗽、咯痰1  相似文献   
96.
谢永宏  金发光  刘同刚  魏玲 《重庆医学》2004,33(11):1715-1716
目的观察国产格拉司琼预防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加扩大对照方法,89例患者分成4组,A组40例,为国产格拉司琼观察组;B组28例,为蒽丹西酮对照组;C组10例,为胃复安对照组;D组11例,为康泉对照组.在化疗当日以上4组均于化疗前30min分别给予不同的止吐药,化疗间歇日不用药.结果国产格拉司琼和康泉止吐效果相当(P>0.05),均明显优于蒽丹西酮和胃复安(P<0.01).结论国产格拉司琼能有效控制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是良好的化疗止吐药.  相似文献   
97.
急性高山病及高原脑水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高山病和高原脑水肿是高原病常见而且严重的脑部综合征,与上升的速度、高度及个体易感性有关,但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仍然不清楚,脑脊液酸碱失衡、血一脑屏障渗透性改变、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在其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逐渐上升是预防该病的最佳策略,必要时采取药物防治或立即降低高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TB-PCR法检测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7年01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呼吸内镜中心接受EBUS-TBNA检测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病理检查和病理检查联合荧光定量TB-PCR检测法对临床诊断纵膈淋巴结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病理检查对纵膈淋巴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75%、83.3%、78.9%,而荧光定量TB-PCR法联合病理学检查对纵膈淋巴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5%、100%、94.4%。 结论针对EBUS-TBNA标本,采用病理学检查联合荧光定量TB-PCR检测法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有利于结节病和纵隔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笔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妇女颜面部黄褐斑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成年女性,诊断符合《现代皮肤病学》中有关诊断标准[1],排除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严重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者。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34.6岁,平均病程2.8年,对照组平均年龄32.4岁,平均病程2.7年。两组病人年龄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治疗方法治疗组 基本处方组成:桃仁9g,红花9g,当归18g,川芎12g,赤芍12g,生地黄15g,香附12g,白芷12g,益母草15g,珍…  相似文献   
100.
益肾化浊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注射液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6周后,观察益肾化浊注射液对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应用益肾化浊注射液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减少,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化浊注射液防治DN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