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K-Ras野生型m C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组均完成8周期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皮疹发生率。结果: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 CRC较单纯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中位PFS和OS,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并间质巨细胞(stromal giant cell,SG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例SGC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2例乳腺SGC均伴发于乳腺纤维腺瘤中.光镜下,纤维间质中分布多形性奇异形巨细胞,核单个或多个,浓染,可见清晰的包涵体样核仁,未见核分裂象,胞浆嗜伊红色或双色性,多核巨细胞呈上皮样、排列成花环状或小腺管样结构.病理诊断为(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并SGC.结论 乳腺SGC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来源不明的奇异形巨细胞,常伴发于纤维腺瘤等各种病变的乳腺间质中,易与恶性肿瘤细胞混淆,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形态学是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新梅  张洪亮  肖春霞 《陕西中医》2011,32(10):1329-1331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顺铂胸腔灌注化疗,治疗组胸腔灌注化疗同时静点康艾(人参、黄芪、苦参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控制胸水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KPS评分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树突状细胞(DCs)的分子细胞水平初步探讨华蟾素(CBC)预防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华蟾素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只,0.01%二乙基亚硝胺(DEN)饮水,供两组大鼠自由饮用造成肝癌模型,共连续饮12周后再更换为正常饮水至20周,同时从第1周对干预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华蟾素(每周2次,共20周)。阴性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通过核磁共振(MRI)、大体观察肝脏病变;应用重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两组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s的形态特点;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型;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IL-2、IL-10浓度。结果经MRI 检测,两组大鼠肝脏 T2加权像显示均有多个小的高密度结节。CBC干预组的结节数(84.3±9.3)与阴性对照组(121.7±1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DCs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CBC干预组中诱导分化形成的DCs细胞较典型。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BC干预组中DCs表面的CD80、CD86,MHC-Ⅱ类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明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BC干预组的DCs表面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BC干预组的大鼠血清IL-2和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华蟾素通过上调D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促进DCs的成熟度,从而抑制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性,30岁。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年。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大小6 cm×5 cm×3 cm包块,质地实性中等硬度,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头无凹陷及溢液,皮肤无橘皮征,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钼靶照相及超声检查均提示左侧乳房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灰白色结节状肿物1个,略成分叶状,大小为6.3 cm×5.2 cm×3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中等偏韧。镜检:肿物内无明显小叶结构,导管扩  相似文献   
17.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是全院医疗工作的最前沿,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和效益。作为军队医院,不仅平时要做好体系部队和驻地群众门诊诊疗工作,战时还要形成卫勤保障力量,因此,军队医院门诊护理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如何适应社会和军队对门诊护理服务工作的需求,是军队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者应当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住院的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必净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100mL,1次/d静滴;吲哚美辛栓组100mg/次纳肛,q8h或q12h;萘普生组0.5g口服,1次/d,口服,10天为1个疗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必净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吲哚美辛栓组及萘普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以纳差、消化道出血为主。结论:血必净组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等特点,而吲哚美辛栓治及萘普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治疗有消化道疾病患者时应慎用或禁用。  相似文献   
19.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危重创伤患者外科救治策略,最早于1983年由美国的Stoner提出,1993年Rotondo等更加明确地使用了"损伤控制"这一表述[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ECF)方案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1.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3%(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升高、血尿素氮(BUN)升高、色素沉着及脱发等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躯体、情绪、认知、角色、社会等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增加(P0.01),其中观察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好,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