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rSj31/32)诱导小鼠产生抗卵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42d,定量检测粪卵、肝肠组织内虫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Sj31/32抗原免疫小鼠肝、肠组织内总卵数和粪卵数分别减少46.0%,76.0%和83.0%,其中肝、肠组织内成熟虫卵数明显减少(69.0%和91.0%),而肝组织内死亡虫卵数显增加(242.5%)。此外,雌虫子宫内虫卵数亦明显下降(49.8%)。结论 rSj31/32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抗雌虫生殖和抗卵胚发育的免疫,可望作为抗卵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2.
目的筛选与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MIC6C)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以GST-MIC6C蛋白作为探针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从弓形虫裂解液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SDS-PAGE分析实验产物;将目标蛋白条带转印至PVDF膜,测蛋白序列,BLAST2在线对比搜索相似蛋白序列,初步确定目标蛋白。制备目标蛋白的抗体,Western blot分析GST pull-down实验产物。结果 GST pull-down实验筛选到的目标蛋白的序列与弓形虫醛缩酶的序列一致;制备了醛缩酶的多克隆抗体,目标蛋白条带能被该抗体特异地识别。结论采用GST pull-down技术,初步筛选出与弓形虫MIC6C相互作用的蛋白为醛缩酶。  相似文献   
73.
沃尔巴克体(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中的革兰阴性共生菌,该菌对宿主生殖有多种调控能力,可以诱导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inducing,PI)、杀雄作用(male-killing)和雌性化(feminiz...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广州管圆线虫天冬氨酰蛋白酶(Asp-1)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转录水平。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30a(+)-Asp-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Ni-IDA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通过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以各期虫cDNA为模板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000,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一致。qRT-PCR显示该基因在三期幼虫中表达丰度最高,四/五期幼虫、成虫雄虫、雌虫依次降低。结论 Asp-1基因的表达丰度在三期幼虫中最高的实验数据与三期幼虫感染性最强的事实相符,提示天冬氨酰蛋白酶有可能是幼虫入侵宿主的关键酶,为后续广州管圆线虫虫体侵入宿主的机制以及宿主保护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鉴定弓形虫MIC6羧基端和醛缩酶的相互作用及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方法 分别用GST-MIC6C多克隆抗体和兔免疫前血清结合的sepharose与弓形虫裂解液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实验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弓形虫速殖子涂片,免疫荧光定位法确定两种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 与对照相比,GST-MIC6C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共沉淀产物中有蛋白条带可分别被相应的抗体识别。荧光显微镜下显示,MIC6(红色荧光)和醛缩酶(绿色荧光)两种蛋白皆定位于弓形虫的顶端。结论 弓形虫MIC6羧基端与醛缩酶存在相互作用并在虫体内存在共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76.
随着蛋白组学时代的到来,对目的抗体的需求量的增加,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抗体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该文主要介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重要一种ScFv(单链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从理想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可溶性表达、液体和固体筛选的优缺点及其在寄生虫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此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清远市市区托幼机构儿童的蛲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 按自愿受检的原则对清远市市区在册托幼机构的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查卵法进行检查。结果 2007-2009年共检24 567人次,感染1 738人次,总感染率为7.07%,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感染率分别为5.63%、6.96%和9.15%;2、3、4、5、6岁5个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2.45%、4.28%、6.47%、8.63%和8.36%;男性感染率为7.67%,女性感染率为6.25%;大、中、小规模托幼机构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16%、6.61%和11.50%;市中心区、市郊及城中村托幼机构儿童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61%和12.64%。以上不同类别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清远市市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分布不平衡,今后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蛲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78.
广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广州地区2008年分离的13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当年广州地区MRSA的流行情况.方法 联合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分型(SCCmec)方法对以上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32株MRSA中有123株是ST239-MRSA-III型;另外,也分别检测到3株是ST239-MRSA-IIIA型、2株是ST865-MRSA-III型、1株是ST864-MRSA-IV型、1株是ST188-MRSA-I型以及ST217-MRSA-IV型1株.结论 ST239-MRSA-III型是广州地区2008年MRSA分布的主要菌型.  相似文献   
79.
抗华支睾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构建抗华支睾吸虫噬菌体抗体库 ,以期筛选出抗循环抗原的抗体组合。方法 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 ,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 RNA,逆转录成 c DNA后 ,用相应引物 PCR扩增出重链 Fd和轻链基因 ,经 Xho 和 Spel、Sac 和 Xba 双酶切 ,先后克隆入噬粒载体 p Comb3,再电转化大肠杆菌 XL1- blue菌株 ,辅助噬菌体 VCSM13超感染。结果 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人淋巴细胞中扩增出约 70 0 bp重链 γ1 、γ3Fd段和轻链 κ、λ基因 ,分别和 p Com b3连接后成功导入 XL 1- blue,得到滴度为 7.5× 10 1 0 cfu/ ml,库容量为 5 .6× 10 6 噬菌体抗体库。结论 抗华支睾吸虫 Fab段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为进一步筛选抗华支睾吸虫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并殖吸虫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并殖吸虫是并殖病病原,它们的发现较早,但因种类较多,分类较为混乱,本教研室从40年代起着手并殖吸虫研究,80年代以来将数量分类学应用于并有虫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某些种的独立地位,种的归属及分类系统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