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水平对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度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 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共9489人,于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937例(男性2460例,女性477例)。用甘油三酯(TG)作为发生NAFLD的一个预测指标,比较不同基线TG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基线T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①2年间观察队列中有850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8.9%。②按2006-2007年TG水平四分位分组如下:<0.96 mmol/L,0.96 mmol/L≤TG<1.34 mmol/L,1.34 mmol/L≤TG<2.01 mmol/L 和TG≥2.01 mmol/L,2年后NAFLD的发病率随TG基线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7.7%,27.0%,31.9%和39.5%, p<0.01)。③TG最高四分位组(TG≥2.01 mmol/L) 发生NAFLD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组(<0.96 mmol/L) 的3.03倍(95 % CI 2.39-3.85,P<0.0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BMI后,最高四分位数组发生NAFLD的风险仍是最低四分位数组的3.07倍(95 % CI 2.41-3.90,P<0.01)。结论:基线甘油三酯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7例,其中Child-Pugh A级35例,Child-Pugh B级42例,Child-Pugh C级3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Ⅰ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采用改良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采用显色基质鲎实验法检测血清内毒素,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排出比。结果健康人血清IGF-Ⅰ水平为(217.1±40.2)ng/ml,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的(180.3±33.4)ng/ml、B级的(152.4±26.5)ng/ml或C级的(126.9±21.8)ng/ml(P0.05);健康人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和尿液L/M比值分别为(2.5±0.5)U/ml、(7.1±1.3)μg/ml、(0.4±0.1)EU/ml和(6.3±1.1)%,显著低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的(3.3±0.7)U/ml、(9.0±1.6)μg/ml、(0.6±0.1)EU/ml和(9.2±1.7)%或B级的(4.6±0.9)U/ml、(11.2±1.9)μg/ml、(0.8±0.1)EU/ml和(12.6±2.3)%或C级的(5.8±1.0)U/ml、(13.4±2.4)μg/ml、(1.1±0.2)EU/ml和(15.7±2.8)%(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与DAO、D-乳酸、内毒素和尿液L/M比值均呈负相关(r=-0.845、r=-0.808、r=-0.867、r=-0.839,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检测血清IGF-Ⅰ水平有一定的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腹腔镜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行腹腔镜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TIPS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以及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结果(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73,P=0.005)。(2)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脾静脉血流量(SVF)、门体压力梯度、门静脉直径(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量(PVF)较术前下降,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而脾静脉流速(SVV)及门静脉流速(PVV)较术前升高,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3)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尿素水平较术前下降,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而白蛋白(ALB)水平较术前上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术前,但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ALT及AST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和对照组(P<0.05)。(4)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血浆肾素活度(PRA)表达水平较术前下降,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联合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 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共6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5例(含术前明确诊断者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1例采用腹腔镜完成,54例采用开腹手术;有52例行完整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分切除13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者21例;11例胆囊胆管瘘口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用胆囊瓣瘘口修补加胆总管探查5例;1例用肝圆韧带作瘘口修补、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例直接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共有9例(13.85%)术中发生胆道损伤,采用胆管损伤直接修补者2例,行胆道损伤整形修补加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胆总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胆总管外引流后Ⅱ期行肝管空肠盆式吻合术1例.术后发生胆漏者13例,均经腹腔引流6~24d后自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明确诊断是防止胆道损伤的关键,处理时按各类型的特殊性作相应的手术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早期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按年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0岁的某矿场工人5 440例,按照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多因素分析血尿酸与cIMT的关系. 结果 (1)5 294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非高尿酸组4 739例(89.5%),高尿酸组555例(10.5%).(2)高尿酸组的年龄、cIMT、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对数转换后的甘油三酯(Log-TG)、总胆固醇(TC)、肌酐(Cr)的均值和饮酒、喜盐、锻炼比例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血尿酸每增加1 mg/dL,cIMT增加分别为:总人群0.01 mm(95%CI:0.01~0.01,P<0.05),女性0.03 mm(95%CI:0.02~0.04,P<0.05),男性0 mm(95% CI:0.00~0.01,P=0.07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高尿酸组cIMT≥1 mm的风险是非高尿酸组的倍数分别为:总人群是1.27倍(95%CI:1.01~1.60,P<0.05)、女性是1.99倍(95%CI:1.29~3.06,P<0.05)、男性是1.06倍(95%CI:0.81~1.39,P=0.67). 结论 女性的血尿酸水平与cIMT增厚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更易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对于不能切除的胰头癌老年患者行外科手术减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因患有不能切除的胰头癌而行姑息性治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年龄和治疗方法患者分为以下3组:A组(年龄≥65岁,n=19),行外科手术转流胆汁减黄;B组(年龄65岁,n=19),行外科手术转流胆汁减黄;C组(年龄≥65岁,n=17),仅接受PTBD减黄,对各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比较,术后血胆红素水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中1例(5.3%)患者出现黄疸复发,1例(5.3%)患者出现胃输出梗阻,而A组则没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血胆红素水平、再入院例数、黄疸复发率以及胃输出梗阻发生率更高(P0.05和P0.01)。C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生存期均短于A组(P0.01和P0.05)。结论对于患有不能切除的胰头癌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减黄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