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1.
窝沟封闭中牙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窝沟封闭术作为预防龋齿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1967年被推荐使用[1],并于1971年由美国牙科联盟所确认,至今已大量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虽然它的操作简单快捷,然而封闭术的成功与否仍然依赖于精细的操作,影响窝沟封闭保存率的2个主要因素是封闭材料的类型和牙面处理技术,窝沟封闭材料从19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无太大变化,然而对牙面的处理技术却随着辅助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巨变,牙面处理技术无疑是封闭剂是否可以保留长久的关键,而在临床工作中,合适的操作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长度及左前降支-回旋支(LAD-LCX)分叉角度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且结果明确的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左冠状动脉病变组(n=244)和正常组(n=128),比较各组人群LM长度、LM面积、左冠发出角度LM-LAD夹角、LM-LCX夹角和LAD-LCX夹角之间的差异,并分析LM、LAD-LCX分叉角度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正常组LAD-LCX夹角(77.70°±5.78°)小于近段组(79.23°±5.11°)和远段组(81.24°±6.96°),且近段组LAD-LCX夹角小于远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LAD-LCX夹角(77.70°±5.78°)小于轻度狭窄组(79.10°±5.05°)和中重度狭窄组(81.07°±6.32°),且轻度狭窄组LAD-LCX夹角小于中重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左冠状动脉LAD-LCX分叉夹角越大,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