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除脑强直及除皮层均为颅内压增高失代偿阶段或急性脑病所出现的危险征象。前者尤重,常合并意识、循环及呼吸障碍,并常常迅速招致死亡。正常情况下一定区域的大脑皮层、小脑、锥体外系及脑干网状结构对肌张力的维持及运动的协调均有重要作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下行抑制系统及下行加强系统,下行抑制系统主要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区,当其兴奋时,四肢肌张力降低,这种抑制作用可为大脑皮层及小脑所加强,因此当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4例确定诊断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改变。证明诱发电位检查可发现多发性硬化症的亚临床病灶,并为确定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别用雷公藤片、氟美松、ACTH 和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结果表明,雷公藤片有较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雷公藤组10例患者中,8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轻微缓解。雷公藤片治疗后患者血清中 CIC、抗 MBP 抗体和 CNS IgGsyn 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P<0.01和 P<0.05。治疗后血清补体 C_3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经头部CT证实的高血压丘脑出血14例,发病率为17.5%。临床症状大部与典型的丘脑出血相符,眼肌运动和瞳孔功能异常者为78.6%,但典型的丘脑性感觉异常不多见。并发现破入第三脑室的比破入侧脑室者预后严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是国际上的一项新课题,至今仅有四年历史。1985年Barker A.T等人首次介绍了脑磁刺激方法,它与八十年代初Merton P.A,Morton H.B发明的电刺激方法一样,可以在颅外兴奋大脑皮层运动区神经元,使人们客观地检测锥体束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与病毒和遗传结构有关的,由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国内尚未见有关报导。本实验选用简单、可靠的体外细胞免疫检测方法一白细胞游走抑制试验(LMIT)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Desbler和Kies介绍的方法,从人脑提取髓磷硷性蛋白(MBP),通过氨基酸分析和动物免疫证明本室提取的BP具有致脑炎抗原决定簇和诱导EAE的生物学效应。然后应用依据新宫正久的毛细管法稍加改进的直接毛细管玻片法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障碍程度也愈重。表明SEP是判定脑出血功能损害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症(MS)在我国比较少见,应用诱发电位检查可发现MS的亚临床病灶,提高了本病的检出率。我们应用丹麦产的Evomatic 8000型诱发电位仪对30例MS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癫痫是一种综合征。由很多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感觉、运动、植物神经、情感、意识障碍及行为障碍。癫痫的分类癫痫的分类是根据临床表现及EEG特点把癫痫分为局部性、全身性、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三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分析我国七城市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对照人群全死因分析情况.四年共监测人群467057人年,年平均总死亡率为6.05‰,干预组死亡率5.69‰,对照组死亡率6.41‰.同时经过干预试验,七城市合计干预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干预组中脑卒中(七城市)从1986~1989年死亡率显示逐年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不然.从年龄别构成比来看,对照组前5位疾病除意外伤亡外,各种疾病均以65~75岁死亡构成比较高,而干预组则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