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9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701.
潘莉  尹苏红  杨萍 《华夏医学》2006,19(4):655-6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脑电图检查未发现痫样放电的患者,进行3~24h的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脑电图异常29例,其中痫样放电13例。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2.
苏红  马雯  肖楠  徐冉  韩萍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8):61-64
目的 探讨微针美塑疗法联合超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新疆万橙医疗美 容诊所2022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微针美塑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针美塑疗法联合超皮秒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皮损面积、皮损颜色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 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皮损颜色、DL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针美塑疗法联合超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 缩小皮损面积,减轻皮损颜色,促进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03.
目的 探讨医联体内处方点评工作实践,总结分析医联体合理用药发展方向。方法 从2019年7月起对青岛市中心医院下属3家社区医院进行处方点评,对集中问题进行反馈、讨论。结果 2019—2021年,经不合格处方整改、建立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流程等工作,3家社区医院的处方不合格率从2019年的10.67%降到2021年的1.96%(χ2=167.223,P<0.001),不合格用药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不合格处方整改、处方点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联体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提升了基层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04.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麻醉、止血方法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在局麻下行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各种不同病变范围、不同中医证型病例手术时麻醉、止血的满意率。结果:麻醉满意率1、Ⅱ型一、二期为100%~89.5%,Ⅰ、Ⅱ型三期及Ⅲ型为75%~60%;止血满意率Ⅰ、Ⅱ型一、二期为100%~84.2%,Ⅰ、Ⅱ型三期及Ⅲ型为71.4%~60%,肺气虚寒证为93.8%,肺胃蕴热证为65.6%。结论:Ⅰ、Ⅱ型一、二期的病例只要有充分的局部麻醉和良好的止血手段,均能较顺利地完成手术,而Ⅰ、Ⅱ型三期及Ⅲ型病例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术前中医辨证有助于预先判断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05.
双亲性聚合物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团聚体,因具有特殊的内核疏水、外壳亲水的核/壳结构及纳米尺寸,在药物传递、基因传递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聚合物胶束的结构稳定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pH、血液中存在的剪切力以及胶束表面修饰的基团与靶外细胞的相互作用等,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应用时易发生药物泄露等问题。因此,胶束载体的结构完整性及体内分布行为研究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可行性至关重要。目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被广泛用于聚合物胶束的体内/外团聚、解离及分布情况的实时监测。本文对聚合物胶束、FRET技术的特点、FRET-聚合物胶束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综述了几类常用荧光探针对与聚合物胶束复合的机制,以及FRET-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体内/外分布行为研究进展,并对当前该技术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