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有机磷农药经皮肤中毒的发病分析,找出其发病时具有特异性的特点,从而能够对此类病人在发病之初即能够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为及时、正确治疗赢得时间,以减轻有机磷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方法对过去一年中我院急诊科所接诊的经皮肤中毒的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初始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体征进行逐个分析,寻找能够不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即能够早期作出准确诊断的具有特征性的发病表现。结果虽然所有患者发病时的表现归纳起来具备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但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其发病时的表现的表现并不具备以上所有表现,而往往是以某一系统的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为其发病时的初始表现,而往往是是以某一系统的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为为其发病的初始表现。结论医生在接诊患者时,若怀疑有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可能,必须询问相关的接触史,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减少误诊,为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诊断方法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均有结核病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免疫学等,所有患者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大部分病例治愈出院.结论 颅内结核临床症状多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大,诊断困难且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可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以探讨相应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88.33%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失眠行为发生,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生理、心理、环境、其他等方面.[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差,应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正确服用催眠药等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可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比较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重大食物中毒与职业中毒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在多数情况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患者均会在第一时间内被送到医院急诊救治,但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且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经常会隐瞒真实病情,夸大或缩小病情程度,导致临床医务人员对病情判断多依靠临床经验和“直觉”,缺少准确、客观及可信的量化指标[2]。为了提高公共卫生事件患者分诊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应用院前病情评估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病情进行了评估和预测,提高了抢救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雷  胡登科  朱勇 《全科护理》2021,19(32):4504-4506
目的:探讨两种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DPMAS治疗病人10例共进行治疗40次,分为单胆红素吸附治疗组与双胆红素DSPMA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下降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胆红素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胆红素吸附治疗清除胆红素效率优于单胆红素吸附治疗,同时丢失一定量的白蛋白,在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过程可以联合双胆红素吸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治疗组共4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8%,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刘雷  董菲  胡登科 《循证护理》2023,(7):1269-1272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浆流速对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18例肝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共进行61例次DPMAS治疗),根据血浆流速分为两组,20~30 mL/min组14例,>30~50 mL/min组4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和时间段总胆红素清除率、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DPMAS治疗单位时间内总胆红素清除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PMAS治疗总时间段内总胆红素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治疗血浆流速分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治疗血浆流速推荐>30~50 mL/min, 1 h清除总胆红素效率最高,治疗时间建议2.5~3.0 h。  相似文献   
18.
癫(癎)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高度同步化活动所引起的,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其特点是脑部持续存在的导致癫(癎)反复发作的易感性,以及由于这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干预对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61例老年MHD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0)。2组病人采取相同的透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2周的个体化运动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KDQ)评估2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运动干预12周后,其疲劳(FD1)、躯体症状(PSD)、抑郁情绪维度(DD)、人际关系(ROD)、挫折(FD2)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KDQ总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干预可提高老年MHD病人生理机能及透析充分性,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首次入组者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治与毒品相关的传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采集2009-2016年418名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首次入组者问卷调查资料,并采取静脉血标本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418名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0例;HCV抗体阳性216例,占51.67%(216/418);梅毒抗体阳性30例,占7.18%(30/418);梅毒/HCV合并感染11例,占2.63%(11/418)。结论连云港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首次入组者HIV感染率下降,HC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且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梅毒感染率,吸毒人员对HIV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HCV和梅毒认知较低,需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干预,进一步推广美沙酮替代疗法,降低HIV、HCV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在吸毒人群乃至正常人群中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