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400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0篇
  2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分析并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因及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急诊室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测定rs1205基因的多态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分布趋势一致,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患者的hs-CRP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两组(P<0.05);rs1205基因型与脑梗死病情程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含量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密切相关,rs120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之间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巨噬细胞增殖和分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MIF/MIF)的作用.方法 (1)制备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MDMs),25、50和75 mg/L浓度oxLDL培养12、24、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MIF浓度;不含oxLDL培养为正常对照(NC)组.(2)制备含稳转核因子-κB (NF-κB)-LUC质粒的MDMs,同法培养,荧光素酶底物(Luciferase)检测细胞NF-κB通路活性.(3)含NF-κB-LUC质粒的MDMs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0 μmol/L的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同法培养并检测上清MIF浓度.结果 (1)与NC组比较,25、50、75 mg/L oxLDL组12 h时MDMs增殖显著升高,48 h时分别达到17.7%、27.8%和41.2% (P <0.01);其上清液MIF也在12h起升高,48 h时分别是NC组的1.49、1.67和2.09倍(P<0.01).(2)与NC组比较,oxLDL各组在12h即可检测到NF-κB通路明显激活,24h时MDMs内NF-κB通路活性分别增加38.1%、60.3%和61.1% (P<0.01).(3)加入BAY11-7082后,各组上清液MIF浓度在12 h即出现明显下降,48 h时分别下降58.6%、69.3%、69.7%和73.5% (P<0.01).结论 25 ~ 75 mg/L浓度的oxLDL可促进MDMs增殖和MIF的分泌,其作用随oxLDL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高而增强.oxLDL可能通过诱导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MDMs合成分泌MIF.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BMD、OSTA与FRAX(不含BMD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为选择适合我国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工具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接受DXA骨密度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连续纳入1497例,建立队列。基于基线数据,以就诊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否为参考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BMD、OSTA及FRAX评分预测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的准确性。结果发生骨折组(n=343)患者的BMD,OSTA评分与FRAX评分均低于未发生骨折组(n=11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D、OSTA及FRAX评分(不使用骨密度的主要部位FRAX评分)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95%CI:0.621-0.687),0.629(95%CI:0.595-0.663)和0.907(95%CI:0.888-0.926),最佳诊断截点值分别为-1.25,-1.90和3.65%。结论不使用骨密度的主要部位FRAX评分可用于我国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但诊断截点值为3.65%,远低于WHO推荐的20%,其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ARA)临床上十分常见。P波离散度(Pd)是预测心房颤动与 ARA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作者选择经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 ARA(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 3 0 s以上 ,并能自动转复窦性心律 )患者 53例 ,进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 ,观察其窦性心律时的 P波离散度。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选自近两年来经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记录到 ARA患者 53 (男 2 9,女 2 4)例 ,年龄 3 7~ 79岁。其中阵发性心动过速 18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 3 5例 ,对照组 3 0例为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记录到 ARA者 (…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2例住院患者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4mm为原则选择封堵器型号 ,应用左上肺静脉法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放置Amplatzer封堵器。结果  12例全部封堵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及一天、三天、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无残余分流及影响周围瓣膜及静脉功能 ,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一例发生频发房性心率失常 ,经心律平 4 5 0mg/日治疗一个月后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器放置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on-lineHDF+HP)对终末期肾病(ESRD)并顽固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ESRD合并肾性贫血经充分透析及药物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观察组给予on-lineHDF+HP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Hb明显上升(P<0.05),β2-MG、iPTH、hs-CRP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F+HP治疗ESRD合并顽固性贫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表观遗传诱发长链非编码RNA1(epigenetically induced long non-coding RNA 1, EPIC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8年3月被确诊为HCC患者48例的肿瘤及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HCC组织、细胞中EPIC1的表达情况;分析EPIC1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EPIC1在肝癌组织中平均表达量为(13.28±36.6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2.84±108.93)(P=0.006)。相较于正常的肝细胞系L-02,EPIC1在HCC细胞系中低表达(P<0.05)。HCC患者EPIC1表达量与患者的TNM分期相关(P=0.033)。结论:EPIC1在HCC中低表达,可能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