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其预后。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8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阴性,18例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复习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相关文献,平均随访4.3年。结果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起病时多无意识障碍,病程呈良性过程,无再出血,出血局限在中脑周围池,以脚间池为多(50%),预后较好。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呈良性病程,预后较好,但须严格其诊断,以免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应用腰大池置管引流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的适应证及相关临床经验。结果:腰大池置管引流对正常颅压脑积水是否行脑室腹腔分流具有指导意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术后脑脊液漏、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及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本组无因腰大池置管引流而并发颅内积气、颅内出血及颅内感染的病例,仅1例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在置管引流后出现反常性脑疝,经相应治疗后恢复。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16.
女,26岁.于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呈间断性发作,无四肢抽搐,无偏瘫,无失语,无意识障碍等,未做任何处理,入院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遂来本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示左颞部骨板下椭圆形高密度混杂影,推压相邻脑组织,内缘界限清晰,附近骨质破坏和增生并存(图1).诊断为左颞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2例手术患者中,有252例行瘤颈夹闭术,19例行夹闭后瘤体切除术,24例行包裹加固术,7例行孤立手术。术后根据GO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者258例(85.4%),效果不佳者25例(8.3%),死亡19例(6.3%)。结论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以防其破裂出血。充分开放脑池和正确夹闭动脉瘤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2岁.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个月余入院.偶有头晕头疼症状,无癫痫发作,昏迷等症.体检头颅外形大小无异常,脑神经检查(-),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征(-).影像学检查:CT示右额顶部凸向颅内高密度弧形占位病变,内含点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与颅骨粘连紧密,颅骨外形无异常.MRI T1像不均一高信号占位,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与硬脑膜有宽基底附着,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明显.T2像见占位呈高信号,内含不均一低信号,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图1a),T1增强可见占位下部强化较明显,侧脑室受压.术前诊断:砂砾体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例均获得全切。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1例,同术前1例,加重1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