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因急性脑梗死入住我院的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血栓通5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HFRS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扫描检查、治疗转归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FRS患者并发的脑出血可以发生在HFRS的整个病期,而以少尿期和多尿期最为多见,出血部位以壳核、丘脑和脑干为多,出血量〉30ml者预后不良。结论HFRS并发脑出血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应强调以预防为主,抢救宜采用综合措施,对症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法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结果引起呼吸道感染的5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为47.6%。5重以上耐药菌占70.1%。58株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63.8%,5重以上耐药菌占83.8%。结论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应选择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舒普深或喹诺酮类药物配以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对产酶菌应首选舒普深、氧氟沙星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非产酶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或头孢他啶并配以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4.
石晓红 《现代护理》2006,12(25):2448-2448
随着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加药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之一。有些药物如维生素K1、黄芪、生脉注射液等在加药过程中易产生丰富泡沫,当加药量大时。这些泡沫占据了瓶内有限的空间,减少输液瓶的容量,增加瓶内压力,极易导致加药时泡沫外溢,造成药液浪费及加药困难。针对这一弊端,在2006年1~5月间,我们改进了传统的加药方法,通过对万余瓶药物的配制,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输液桥管在临床上输液时被广泛应用,一般用于2瓶相同液体之间的连接,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工作中输液桥管还可以代替一次性注射器用于冻干血浆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溶解,效果较好,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6.
随着诊断治疗水平提高,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增多且复杂化,耐药现象也日趋普遍。酵母样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001年1月~12月,笔者自本院医院感染的各类标本中检出酵母样真菌132株,现将其分布及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①本组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0~83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均有明显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痛等)。②菌株来源:包括痰标本77份,取自深部咳痰;咽标本14份;尿标本14份,取自冲洗后中段尿;深部静脉插管端10份;血培养10份;伤口分泌物3份;其他标本4份。③真菌培养鉴定:标本接种于TTC-沙保罗培养基上,30℃培养48小时,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  相似文献   
67.
68.
69.
石晓红 《黑龙江医药》2011,24(2):320-321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  相似文献   
70.
口服液制剂通常采用流通蒸气灭菌法进行灭菌,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卫生学检查不合格问题,我们对流通蒸气灭菌法进行探讨后发现:灭菌过程中存在着炉内各层升温时温差大、温度表指示的温度与药液实际温度不一致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采取升温时加大进气量使炉内带正压,按药物装量延长升温时间等措施,提高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